康师尧:出身工艺美术,却不落窠臼,成为典雅清新的花鸟画代表
康师尧(1921—1985),笔名康巽,。40年代毕业于武昌艺专。195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主任;与石鲁、赵望云等共研画艺,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为“长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画作以清新典雅为主调,兼工带写,自具风貌;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1921年,康师尧先生出生在河南开封,后随家人入陕。1941年,先生自西安高中毕业后,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由于抗战,武昌艺专早在1937年就迁往四川江津了。故此,先生是在四川完成自己学业的。然而,由于先生少时即喜民间工艺,甚至能够缝制绣花鞋,所以他第一学年并非学的国画而是工艺,导师是王道平先生。后来,由于王先生前往国立艺专任教,他才在余下的两个学年中从唐一禾学素描,从张肇铭习国画。正是这三年的专业学习,决定了康师尧日后的艺术方向。
必须说明的是,张肇铭的老师正是一代名家王梦白。而王梦白先生的另一位高足便是王雪涛。他们艺术创作的共同点是在坚持写生的基础上讲求笔墨的清雅,而且赋色妍艳,形成了典雅清新的艺术风格。应该说,在笔墨以及用色的讲究上,康师尧稍逊王雪涛,但在追求作品的人民性这一点上,王雪涛等人又逊于康师尧。这应该归功于长安画派主体画风的引领。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那便是他自194年艺专毕业后便已定居西安,那是一个时刻让人充满敬畏的地方。因为西安不仅出皇帝,而且文化积淀也实在是博大与厚重。那么,西北的特有地貌与他的艺术创作究竟存有多大程度的关联?这里,我记起了晚唐诗人周朴的一诗:“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走无人家。”
一如这位风沙之中的旅人,康师尧的艺术创作一直都没有像长安画派其他五位画家那样“筑居”西北,博大而厚重的西北于他来说只是“走过”。不过,即便匆匆走过,西北特有的人文地貌势必或多或少地入其眼帘,那特有的地气也必定会使其有所充盈。正是这种“映入”与“充盈”才使得康师亮在北宋院体绘画中开出新意一寻求一种花与人民的关系。
康师尧在武昌艺专最早入手的是工艺。据著名美术史论家王子云先生的妻子、考古学家何正璜女士生前所写《心香一瓣寄友谊》一文的回忆:“为了创导发扬针法绮丽的穿罗绣”,为了宣传鼓励别具风味的釉陶刻花,为了到处收集民间旧存神边裙缘上的锦绣小片,为了给唐式家具以和谐的漆色,他像一只辛勤的蜜蜂穿插飞翔在民间艺术丛里。”
不仅如此,他还在1983年接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委托,在西北大学主持了“汉唐工艺研究班”,他设计的《春香闹学》《十二鸳鸯》等金漆镶嵌屏风也一直是西安工艺生产部门的主打产品。
1985年,先生在西安去世时的最高职称也是轻工系统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应该说,道行不浅。康师尧得以名世的并非其工艺设计而是绘画。他得以成名的绘画系统中也吸收了民间工艺的成分。但是,无论汉唐工艺还是民间刺绣,都没有冲破他的文人画框架,甚至也没有动摇他的典雅清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