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笔记丨6.6 战后日本摄影的崛起

第六章 从《人类一家》到“社会的风景”


第六节 战后日本摄影的崛起 

1.摄影展览《十个人的眼睛》(The Eyes of Ten)1957

策展人:日本摄影评论家福岛辰夫

影响意义:以这个展览为标志,日本摄影走上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与日本特有的事物感觉方式相结合的新方向。

日本战后摄影的代表人物:石元博泰、奈良原一高、东松照明、细江英公

2.日裔美国摄影师石元博泰Yasuhiro Ishimoto

学习经历:芝加哥设计学院,接受了包豪斯式的造型训练。1953年返回日本。

代表作:《芝加哥、芝加哥》表现了一个摄影语言至上主义者眼中的城市。

风格:1.现代主义风格强烈,语言精炼准确,给当时更倾向于情绪表现的日本同行以冲击。

2.面对任何复杂的被摄对象都能冷静的与理性严谨的造型风格赋予其明确的视觉秩序与形态。

·Yasuhiro Ishimoto,Untitled, Chicago, 1950s

·Yasuhiro Ishimoto,Untitled, from Chicago, Chicago, 1958

·Yasuhiro Ishimoto,Chicago, 1959

·Yasuhiro Ishimoto,Halloween, Chicago, 1950s

3.奈良原一高Ikkō Narahara

学习经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美术史研究生

办展经历:1956年5月松岛画廊《人间的土地》

拍摄对象:“无绿岛”长崎县端岛和鹿儿岛县樱岛

摄影观点:“个人纪实”

风格:尽管画面表现的是处于岛国边缘的极限状态下日本人的生活,但他没有以情节性的事物来结构系列影像,而是以多变的视角,丰富的隐喻来呈现人的生存状态。

·Ikkō Narahara,Where Time has Vanished, 1972

·Ikkō Narahara,王国-壁の中,1957年

·Ikkō Narahara,《人間の土地「緑無き島」(軍艦島)/地下道》1954-57年撮影

·Ikkō Narahara,《岩壁 緑なき島 軍艦島<人間の土地>より》1954-1957年

4. 东松照明Shomei Tomatsu

学习经历:1950爱知大学摄影俱乐部

1954大学毕业进入岩波书店,摄影文库拍摄工作

1956成为自由摄影师

1961加入青年摄影群体VIVO

1969开始拍冲绳

1975年出版作品集《太阳的铅笔》

摄影风格:以富于象征的手法表现了战后日本的精神面貌。始终在寻求没有被美国化的日本,而恰恰是美军长期占领的冲绳符合他的要求。

摄影观:认为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不是题材,也不是技巧,而是一个摄影家对于事物的个人判断和对话。

影响意义:东松照明以冲绳的本土文化作为自己抵抗美国化的一个精神掩体。他的摄影,将战后一代日本人的内心痛苦与现实困境作了充满象征性的揭示。

·Shomei Tomatsu,Hateruma Island, 1971

·Shomei Tomatsu,An Alibi 1, Tokyo, 1971

·Shomei Tomatsu,Untitled, from the series Chewing Gum and Chocolate, 1958

·Shomei Tomatsu,Blood and Rose, Tokyo, 1969

·Shomei Tomatsu,Oshima Eiko, Actress, 1961 and Kabuki Stage Hand, Tokyo, 1964

5.细江英公Eikoh HOSOE

代表作品:《男人与女人》、《蔷薇刑》

1960年因《男人与女人》获日本摄影批评家协会新人奖

1962年作品《蔷薇刑》以作家三岛由纪夫为主人公

《男人与女人》风格:将潜藏在生命深处热血沸腾的活力与锐不可当的青春感性表现得奔放而又粗旷,打破了以往人体摄影含蓄优雅的老套,将男女这两个对立而又对等的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予以视觉表现。而粗颗粒与高反差的视觉效果更加强化了这种紧张与和谐。

《蔷薇刑》风格:以自己充满巴洛克风格的摄影尽情探讨灵与肉的冲突对一个作家的深沉影响。

作品的影响: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因其大胆的探索成为战后日本摄影的新方向。

·Eikoh Hosoe, 'Ordeal by Roses' #32, 1961
·Eikoh Hosoe, 'Man and Woman' #24, 1960

·Eikoh Hosoe,'Ordeal by Roses' #6, 1961

·Eikoh Hosoe,'Man and Woman' #24, 1960

日本战后摄影,经由战后派的实践,经历了从社会现实主义摄影的题材决定论“拍什么”向随便拍什么且怎么拍都可以,问题在摄影家个人怎么理解怎么表现的根本转变。

参考资料:
1.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7:96-9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