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多种原因所致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短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曾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缺血性病变。现多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视力下降不明显。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会造成视神经损害,不及时治疗者还可导致视神经萎缩。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应用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大部分积极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 就诊科室
- 眼科
- 是否医保
- 是
- 英文名称
- optic ischemic neuropathy,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 疾病别称
- 缺血性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是否常见
- 否
- 是否遗传
- 否
- 并发疾病
- 视神经萎缩
- 治疗周期
- 长期治疗
- 临床症状
-
突然发病、视盘轻度肿胀、视力下降不明显
- 好发人群
- 老年人、女性
- 常用药物
- 泼尼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醋氮酰胺、右旋糖酐
- 常用检查
- 视野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累及到视盘,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视神经盘供血不足,使视神经盘急性缺氧水肿。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后部缺血累及视盘以后的视神经,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因缺血导致视神经功能损害的疾病。
以上为传统分型,目前多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多种原因所致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短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此病不具有传染性,好发于45岁以上人群,年龄增大、不良饮食造成的血液黏稠可能也会诱发此病。
视盘局部血管病变,如眼部动脉炎症、动脉硬化或栓子栓塞;
血粘度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
眼部血流低灌注,如全身低血压、颈动脉或眼动脉狭窄、急性失血、眼压增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好发于40~60岁、70~80岁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可达0.23/万~1.02/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5 岁以上者占89%,危害中老年人视觉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在我国极为罕见。
非动脉炎性缺血视神经病变好发于45岁以上人群,动脉炎性在我国罕见。
年龄增大,不良饮食等可能会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及血栓,可能也会诱发供应视神经的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导致此病。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多表现为突然发病、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患者视力下降感多在清晨发现。动脉炎性引起的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还多伴有同头痛、头皮触痛、下颌痛、体重下降、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患者会造成视神经萎缩。
典型症状
视力
突然出现无痛性、非进行性的视力下降,多在清晨醒来时发现,常主诉鼻侧、下方或上方视物遮挡,通常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对侧眼发病常在数月或数年之后,双眼同时发病非常少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此病多见于小视盘无视杯者,可有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
视盘
视盘多为局限性节段性水肿,或灰白色水肿,相应处可有视盘周围线状、火焰状出血。后期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早期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是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按动脉具体受损原因,本病症状可分为:
非动脉炎性
或称动脉硬化性,多见于40~60岁,可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夜间低血压可能在本病中起作用,特别是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25%〜40%另眼也会发病。
动脉炎性
远较前者少见,主要为颞动脉炎又称巨细胞动脉炎所致,以70〜80岁的老人多见。视力减退、视盘水肿较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更明显,且可双眼同时发生。若从症状、体征或血沉来看而怀疑为颞动脉炎时,可做颞动脉活组织检查。面部额动脉走行处可触及索状血管并有压痛,往往无搏动,可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或脑神经麻痹,特别是第VI展神经麻痹。常伴有风湿性多肌痛症,可累及颈、肩、上肢、臀部和大腿肌肉。由于颞动脉受累,可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头痛、头皮触痛、下颌痛,以及体重下降、厌食、低热、全身不适、肌痛和关节痛等表现。
视神经萎缩
是指各种疾病引起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病变,导致视传导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等症状,同时多可见视盘检查视盘颜色异常,如灰白色或苍白。此病无法自愈,病因治疗为根本,病积极综合治疗。
如患者突然发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请及时就医于眼科。除医生相应的体格检外,还需做一些辅助检查,如事业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查等。配合患者出现的症状及辅助检查的结果,不难诊断,须与视盘炎做相应的鉴别。
患者年龄为40岁以上,突然出现无痛性,非进行性视力下降,多在清晨醒来时发现,视力障碍常表现为鼻侧、下方或上方视物遮挡时,请及时就医。
患者如出现眼部不适及视力障碍应优先就诊于眼科。
哪里不舒服?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以前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是否还患有其他疾病?
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法分动态与静态检查。一般视野检查属动态,是利用运动着的视标测定相等灵敏度的各点,所连之线称等视线,记录视野的周边轮廓。静态检查则是测定一子午线上各点的光灵敏度阈值,连成曲线以得出视野缺损的深度概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眼底血管制影是利用荧光素钠做为制影剂畴前臂静脉快速注入,当荧光素钠随血流进入眼底血管时,通过一组滤色片的眼底摄影机,持续拍摄眼底血管外染料轮回时接收激发光线发射出的荧光形态,以察看视网膜动态轮回的过程,从而得以体会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和微轮回的变化,为诸多眼底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医治和预后评估供给按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就是在二维灰阶超声图像的基础上,用彩色图像实时显示血流的方向和相对速度的一种超声诊断技术。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是检查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一直到大脑枕叶的视皮质区域的视神经和视路疾病的检查方法,是视网膜受到闪光或者图形刺激后,在大脑枕叶视皮质诱发出的电活动。主要用于视神经疾患、视路疾患的诊断,另外是鉴别伪盲。
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查
英文名称为OCT,这个检查,以对人体无害的激光作为光源,能够通过扫描得到与病理切片精细程度类似的断层扫描结果,为眼科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年龄大于40岁,突然出现无痛性,视力障碍。
患者视野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或扇形缺损,与视盘的改变部位相对应。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早期视盘弱荧光或充盈迟缓,晚期有荧光渗漏,与视野缺损相对应。脉络膜充盈可迟缓。
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球后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血流减少。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常表现为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多以振幅下降为主。
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查,清晰显示神经纤维层的改变,早期视盘水肿,晚期萎缩。
颞动脉活检,动脉炎表现。
视盘炎
患者年龄较轻,有眼球转动痛,视力下降呈亚急性,可伴有视网膜出血、渗出。视野中心暗点及周边向心性缩小,无巨细胞动脉炎体征,往往有后玻璃体细胞,部分病例可复发。
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眼压高者可服用降压药物,其他用药还包括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手术治疗包括视神经梢减压术等。
泼尼松
此药中效糖皮质激素。在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早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循环障碍所致的水肿、渗出,对动脉炎性尤为重要。泼尼松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此药至在此病急性发作期使用即可,切不可长期使用。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维生素B1、维生素B12
两者都属于水溶性维生素B族,都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营养神经的作用,而且联合服用具有协同作用。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醋氮酰胺
主要成分成份乙酰唑胺,是一种有效的降低眼压的辅助药物。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右旋糖酐
别称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减低血小板黏附性并抑制红细胞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周围循环阻力,疏通微循环。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该病手术治疗方法有视神经梢减压术、玻璃体腔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糖皮质激素、高压氧舱等,但以上疗法争议较多,疗效无法确定,本文便不赘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常在半个月~2个月,其视盘水肿即可自行消退,留下局限性或完全的苍白区。如能及时给予治疗,预后较好。
解除患者原发病因,视神经受损较轻患者,经过积极可以治愈。
此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建议患者两周到一个月复诊一次,听从医生建议,做相应辅助检查,以判断病情转归或恶化程度,使医生得以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
忌油腻食品,油腻食品多吃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可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烟酒,吸烟喝酒对身体毫无益处,所以应戒烟、戒酒。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胡萝卜、青椒、南瓜、苹果、榴莲等水果蔬菜,对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宜多食豆腐、鸡肉、牛奶、鱼肉等营养丰富食品。
叮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保持干燥洁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睛劳累,并指导患者用药。患者应积极关注自己病情,必要时需复诊。糖皮质激素切记不可长期大量服用。
使患者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看时间,避免疲劳用眼。
注意眼部卫生,禁止搔抓眼部。
积极监测患者病情,以便及时调整患者用药种类型及用量,观察症状有无好转或加重,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糖皮质激素切记不可长期大量服用,停药时要缓慢减量,以免发生反跳现象。
此病发病机制很复杂,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此病的原发性疾病,也就是与防了此病。日常生活中应养成检查的生活习惯及就餐习惯,应忌烟、忌酒,积极锻炼身体,避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患者可1~2年定期进行全面体检一次,以达到早期筛查的目的。
如患者已患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需积极治疗以免诱发此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避免嗜烟嗜酒,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可以避免诱发基础疾病,同时也能降低此病的发病危险。
如患者患有夜间低血压,请患者积极治疗,以免对眼部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