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点名12大中心城市: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在列
每一次城市格局的变化,都备受关注。近日,国家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其中点名了12座中心城市。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为什么是这12座城市?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都在列,为何风头更劲的杭州南京却未出现?发展势头迅猛的合肥长沙也未见身影?
为什么是这12座城市?
这12座中心城市,肩负的是引领城市群发展的重任。 所以,这份文件提出,构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莫斯。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是这12座中心城市。
其一,这12座城市基本都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国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这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全部在列。
另外三个城市分别是香港、澳门和深圳,放在后面讨论。
其二,这些城市对应的均为国家级城市群,这些城市在城市群中各自处于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共有20多个城市群,其中有八大国际级城市群,分布全国东南西北,除了东北地区的哈长城市群之外,其他城市群均出现在这一次的文件当中。
北京天津之于京津冀,上海之于长三角,港澳广深之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三大城市群,无论是成熟度,还是辐射力,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
在三大城市群之外,其他城市群成立未久,城市群效应有待扩散,但政策路径已经清晰无比。无论是重庆成都之于成渝城市群,武汉之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是郑州之于中原城市群,西安之于关中平原城市群,背后体现的无不是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引领区域发展的规划思路。
其三,粤港澳大湾区首提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地,正是因为其特殊性,所以才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位中心,这种提法是第一次出现。
深圳虽无国家中心城市之名,却有国家中心城市之实。而香港、澳门有其特殊性,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出现在名单中十分正常。
为何没有杭州、南京?
这份榜单最令人意外之处是,作为强二线城市的杭州、南京均未出现。
杭州、南京皆从属于长三角城市群,而在长三角城市群里,上海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正是因为有了上海这一超级中心的存在,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里,也未见杭州南京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两年,杭州势头无两,上海沦为杭州后花园、长三角变身环杭州城市群之类的说法甚嚣尘上。然而,事实再次证明了上海的中心地位。
除了这次文件之外,最近的规划,无一例外强化了上海的龙头地位。
11月5日,上海宣布将创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进博会将永久落户上海。这背后,既是全球进出口格局变化的见证,也是强化上海地位的体现,有60多年历史的“广交会”不免受到影响。
11月27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被曝光,未来将构建以上海为主的“1 7”大都市圈,这里的1就是上海,7分别是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七大城市。
科创板、进博会的落地,无疑将强化上海的中心地位,深圳的创业板,广州的广交会都不免受到影响。
而上海大都市圈的呼之欲出,更意味着上海的实质性扩容。上海大都市圈,可以看成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主导部分,上海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明确。
上海大都市圈未将杭州、南京囊括在内,从城市格局上看,这是发挥杭州、南京在各自区域的引导作用。但从规划格局上看,这是强化上海中心地位的再一次体现,而杭州、南京不复具有影响整个长三角的能力。
为什么没有合肥长沙?
作为网红城市,合肥、长沙在过去一年出尽风头。 奇怪的是,同为强省会城市,成都、西安、郑州、武汉皆在内,为何合肥长沙却落榜了?
原因是,这份文件着眼的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带动。无论合肥还是长沙,都不涉及国家层面的城市群,这些城市在所波及的城市群里也非主导性城市。
先说合肥。2016年,合肥首度并入长三角城市群,虽然地处长三角边缘,但这一概念为合肥带来巨大的光环效应。
但正如前所述,在整个长三角布局中,上海是龙头,杭州、南京属于次级的城市圈龙头,合肥的地位与杭州南京有些相像,但在城市能级上明显弱于杭州南京,在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更小。
再说长沙。与合肥一样,长沙既非国家中心城市,也不是重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自然不会进入榜单。从小的都市圈来看,长沙从属于长株潭城市群,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但从更大的区域层面来看,长沙和武汉都属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而武汉既有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此番也进入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名单。
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
无论是从政策路径,还是城市发展趋势来说,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已经日益明晰。
其一,城市群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未来城市之间的比拼,不再只是单个城市之间的量,而涉及城市群的较量。城市群内部的融合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马太效应,助推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强大。
这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在于国际级城市群,对比的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大都市圈。而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及未上榜的北部湾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着眼的均是区域平衡发展战略。
其二,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共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分布于东南西北,在不同区域起到中心引领作用。
北京上海且不说,广州对应的是华南区域,天津对应的华北,成渝对应的是西南,西安对应的是西北,郑州对应的是中原,武汉对应的是长江中游。
未来有望进入新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是东北,沈阳的可能性最大。
其三,强省会的引领作用也会日益明显。过去对于强省会,批评之声颇多,现在强省会引领作用不够,成了受批评的理由,这说明更高层面对于强省会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成都、西安、郑州、武汉在强省会上的作用有目共睹,未来济南、南京等地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当然,规划是一回事,有多少能够落地是另一回事。名号是一回事,能否名副其实,考验着每一个城市。(信息源自凤凰网,新闻,《国民经略》,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