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大学教授,38岁成通缉要犯,55岁改变了100万个乡村……
英语口语·吉米老师说
本文由英语口语(ID:kouyu8)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授权。
学校完全贯彻“生活即教育”思想,
跑到广大的农村、市镇、村舍、街道中,
发动并指导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
国难教育、抗战教育等,
推动幼儿教育、儿童教育、师范教育、
女子教育、义务教育和中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
他首创“小先生制”,
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
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有着对人性最深切的尊重和关怀。
注重实用,更不忽视知情意和人格的完善。
他的教育方式如春风化雨,无声却能滋润一生。
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堂在南京北郊偏僻的山村,
树起了与众不同、独放异彩的教育革命的旗帜。
它以其革新的精神闻名中外,
吸引了许多教育家、名流和各界人士,
前往参观、访问和学习。
同时陶行知在教育界的改革,
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心病。
1930年4月,陶行知成了国民政府的通缉要犯。
晓庄师范也因蒋介石的一纸密令,面临夭折的命运。
南京卫戍司令部派出军警缉拿陶行知,要查封晓庄。
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执行命令的军警们发现,
晓庄没有围墙,没有校门,
国民政府的朱笔大封条,
竟不知贴在何处。
陶行知毕生的追求——“没有围墙的学校”,
用这样一种方式留下自己骄傲的一幕。
这就是陶行知,
严于律己,深切爱人,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不断努力着,
普世梦想的芽,破土而出。
眼见繁花就要开遍枝头。
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
而最后一刻,也累倒在了路上。
1946年7月25日,
陶行知因积劳成疾,
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
那年,他55岁。
写在最后
知乎一位网友说过一段很感人的话:
“在今天,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变得如此简单,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通过读书,
那些十年之前遥不可及的渴望已经变成了日常。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改变了命运轨迹,
深深感谢为了今天的平等的教育机会
而付出毕生努力的先辈们。”
是的,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结果,
而是一个生命不断展开的过程。
Education is never a result,
but an ongoing process of life.
古代的科举制度,如今的全民高考,
是历史上卓越的教育家用生命铺成了金光大道。
没有他们,就没有人人可得的教育机会。
陶行知曾言:
“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
这问题便是
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教育的人
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高考陆续放榜,
又要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从此改写命运。
如今再读先生之语,更觉得有千钧之力。
陶行知从最寻常处演化,
直至把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
推向历史的最前沿,
这样的教育理念,穿越数十年,
引一时之风气,立百世之功德。
“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精神,
如火,如光,
豁然照亮每个人心中。
让我们铭记他的教诲,
知识改变命运不仅是个人追求,更是历史使命!
少年强则国强!
点个“在看”,无论你身在何处,
切记拿起书本,从现在开始,
在人生之海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