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安 | 不良嗜好者的德性
孙承安老师肖像画(郑谅/水粉画)
■不良嗜好者的德性
孙承安
这是几年前我的学生郑谅(女,现为富阳学院美术教师)为我绘制的一幅肖像画。收到这幅画的那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信息。
图片一发出,朋友评论纷纷。有说神形兼备,仿佛是那位现代文学巨匠;有说将我抽烟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只是这浓烟过于夸张……
其中,最多的回帖,当是建议我戒烟的。我明白,这是十分善意的规劝。
我是23岁那年开始抽烟的,至今已有47年烟龄。这么些年来,劝我戒烟的家人和朋友不在少数,其论据主要是某某、某某都是因吸烟而患上肺癌的;而劝我别戒的也大有人在,其论据是活到90多岁的某某、某某,每天烟酒不断,从无顾忌。由于正反双方各执一词,论据分量旗鼓相当,而“主烟派”最后又寻到一例事实论据——长期吸烟的人,如果突然戒烟,生理失调,功能紊乱,反而对健康不利,如某某,戒烟后身体一直不好——于是,我也就既心安理得又乐此不疲地抽到现在。
无独有偶,一次朋友聚会闲聊,说到健身运动,有的介绍自己平时每日散步多少步,有的介绍自己每周坚持登山,个个眉飞色舞。可有位老兄说,我才不信什么锻炼呢,要想健康长寿,睡懒觉最好。你们看看乌龟,最不喜欢运动的动物,却是最长寿的动物吧?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居然赢得了一阵掌声。而就在这热烈的掌声中,一位老兄起身告辞,是说要去赶麻将场子了。不知是谁说了句“你啊,麻将么少玩玩”,他煞有介事地回答道:“打麻将,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呀!”如此看来,不光像我这样的吸烟者,其他不良嗜好者也一样,都是一个德性!
不过,说句大实话,抽烟也好,睡懒觉、打麻将也罢,都不是好习惯,各种各样的理由,只是企图掩饰自己陋习难改的秉性而已,而且有些借口和托词,分明含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自欺欺人”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出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记载的一则故事: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这则很可能纯属虚构的故事,对“以叶自鄣”的“楚人”的讥讽是显而易见的,从中引申出来的成语,其贬义也是妇孺皆知的。典籍之所以记述它,出发点便是劝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否则只能成为笑料。然而,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像我这样的不良嗜好者,明明知道是在自欺欺人,却不想迷途知返。难道这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劣根性”?
孙承安老师
作者简介
孙承安老师,1951年10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30余年,后供职于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曾任富阳区第6届政协委员。已出版《且行且思说教育》《蛙声》《在龙门读中国》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