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猜不到我从粉丝给的这张照片中发现了什么?

本文由羊羊的地理教室首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星辰  |  审稿 崽崽 |  排版 子鹿小友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B站视频《你绝对猜不到我从粉丝给的这张照片中发现了什么?【网络迷踪7】》

你能看出下面这张照片的拍摄地吗?

B站知名UP主“我是EyeOpener”他就做到了。接下来,我们跟着EyeOpener的逻辑走就会发现,只需调用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就可以推测出照片拍摄的具体位置。

【特别说明】下文中的“我”均指视频作者“我是EyeOpener”

首先,直接判定是很难的,图中可供参考的飞机序列号被拍摄者隐藏了。先来简要分析一下这张照片有哪些元素:

一条黄色河流、密集的山地、中间有一个小村落、左侧很明显是一段机翼。

从这些元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01 

  河流 

告诉我,当看到照片中这条黄色的河流时,你的第一直觉是什么?

直觉在推理挑战中颇受争议,因为它是一种绕过逻辑思考,直接凭借想象和猜测来给出结果的思维方式,但有时候直觉也可以被理解为我们的大脑在潜意识中通过预算得出的结果。
和很多朋友一样,我看到这张照片的直觉就是它大概率是黄河。
在无计可施的时候,相信直觉也是一种方法,只不过我们需要尽力还原产生这种直觉的逻辑链条。
我的证据主要有3点:
①很宽阔的河道

在几千米的高空中还能够显现出这么宽的河道,与山脉和村落的比对,可以估算河有数百米宽。

②土黄的河水

虽然包括长江、金沙江在内的很多江河也有黄色的河段,但是这些河流的黄水河段流经的要么是平原,要么是陡峭的峡谷高山。

③并不算高但千沟万壑的山地

这正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显著特征。

综合以上三个证据,黄河这个答案就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我的视线当中。

 

 02 

  影子 
在以前的视频中我们提到过,北方的山脉影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朝向北方。
(点击链接关于坡向,你还迷糊吗?听羊羊讲解阳坡和阴坡知识)
在这张照片中随便画出一条山脊线,通过观察阴面的朝向很轻易就可以确认,这一侧即为北方。所以照片中的河流是南北向流动的。

实际上这为照片中的河流是黄河提供了又一佐证,因为除了黄河的这两段以及汾河(下图红圈处),大致是南北走向,中国北方大河里像渭河、泾河、海河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

而作为黄河的支流——汾河,沿岸多为平地,关键是这些河的河道宽度和黄河的多数流域相比,基本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虽然黄河的上游有一段是南北走向,但它的两岸还是平地居多。

因此,真相只能隐藏在“几”字黄河的这一段了。
 

 03 

  村落 
由于太过模糊,照片当中的小村落几乎无法为我们提供任何信息。
 

 04 

  飞机机翼 

那上面本该出现可以帮我们直接破局的航空序列号,可惜谜题的发出者“北辰天罡”似乎并不希望那串数字出现在照片当中。

虽然可供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推断出照片的拍摄地位于陕西、山西之间,黄河由北向南流的那段区域。

然而,这毕竟是一段长达850多公里的水域,我们必须想办法缩小筛查的范围。

再次回顾这张照片,我试图在其中找到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蜿蜒的山路、密集的山脊,这些景物在黄土高原几乎到处都是。

直到照片右上角的那段河流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放大后的照片特别模糊,但隐隐约约还是能够感觉到那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尤其是那个位置的河水表面还有一道清晰可辨的影子,那是一座桥。

尽管无法从照片中解读出这座桥的任何特征,但是它的存在直接让我们的搜索范围从漫长的线缩小到了有限的点。

随便在网上一搜,我们就可以粗略地看到,黄河上的大桥大概有200多座。和850多公里比起来,直接通过桥来筛查,会让搜索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由于照片中黄河两侧地形比较统一,多是均匀的山地,根据这个特征,我们筛查范围从最北端的喇嘛湾黄河公路大桥一直延伸到最南端的龙门渡口,总计有26处跨越黄河的建筑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从850多公里到26个具体的点,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沿着汹涌的黄河顺流而下,去寻找那个最终的答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推测候选建筑能否入选成为备选答案,点击小羊查看结果)

候选建筑1

候选建筑2
候选建筑3

候选建筑4

候选建筑5
候选建筑6

候选建筑7

候选建筑8

候选建筑9
候选建筑10
候选建筑11
候选建筑12
候选建筑13、14
候选建筑15
候选建筑16
候选建筑17、18
候选建筑19
候选建筑20
候选建筑21
候选建筑22
候选建筑23

候选建筑24

候选建筑25
候选建筑26

沿着黄河出了龙门渡口,河道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我们的初步筛查也告一段落。回过头来梳理一下,最终进入决赛圈的分别是4、6、7、19、22、24,还有25这七座大桥。

破碎的黄土高原导致这些地区地形高度相似,除非我们去认真探究其中的纹理。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参照原照片,用一个相似的视角来观察这些点位。

4、6、7、19、22、24、25能告诉我你的判断吗?

照片中靠右侧那条山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拥有相似特征的莫过于19、24。

如果我们进一步比对照片中的细节,比如在山脊东南侧延展开的那两条公路。那毫无疑问,19号地点完美符合其中的特征。

而这里就是位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的高家坬村,那座糊到根本看不清的大桥,名为石清黄河大桥。

一切的推理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直到我出于好奇,想看看山脊上的那片村落到底长什么样子。

于是我将焦点对准那片山脊,然后拉近了距离,没想到出现在眼前的并不是寻常的民房,它更像是某个宏大的景区,尤其是上面那座建筑,很明显,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构造。

可是这样的建筑,又怎么会出现在黄土高原光秃秃的山脊上呢?我在这里找不到任何有关这个建筑的描述。

好在百度地图帮我们补充了相关的信息,在同样的位置上,地图显示呢,是一个叫做北国风光的景区,上面还附带一行小字,延平农家小院。

在榆林市政府的网页上,我得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结果。

“高家洼塬位于清涧县长东60公里外的高杰村镇,是陕北高原群山中少有的一款高塬平地,塬阔地百亩有余,四周群山相连,宛如一条巨龙盘旋蜿蜒在群山大崖之中。1936年2月,红军东征到达清涧,毛泽东从驻地袁家沟出发登上高家洼塬观察地形,恰逢连日大雪,被风雪茫茫的北国风光震撼。”后来凭借这份感受,他最终写出了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

文中提到的那个高家洼塬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条山脊。

我想就连“北辰天罡”本人估计也想不到他随手从飞机上按下一次快门,居然捕捉到了那位教员在艰苦岁月中抒发诗人本性的那个瞬间。

回顾这一期的网络迷踪,我们一起领略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还有在群山之间波涛汹涌的黄河,尽管在当下的经济社会,这两种景物在某种程度上被有些人视作了经济落后的象征,可同样是在这片土地,当年的毛泽东就是站在这里,顺着陡峭的山脊和怒吼的黄河,他所看到的却是整个中国。

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