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金匮》理论指导风湿病临证心得湖南中医杂志2011

运用《金匮》理论指导风湿类疾病临证心得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410007)旷惠桃

风湿类疾病简称风湿病,是以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韧带、神经等部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杂病学典范《金匮要略》首先提出了“风湿病”的病名,而有关风湿病的论述见于湿病、血痹、历节病、虚劳病、肾着、痰饮病等篇中,其理、法、方、药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人运用其理论指导风湿类疾病临床辩证论治得益颇多。兹将体会整理探讨于下。
1.初发期——注重温散宣通以驱其邪

案例:李某 女 56岁 湖南日报社职工 2007年冬天就诊。周身关节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0天。

5年多来,周身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曾多次到医院作风湿全套等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不能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故未引起重视。近年来疼痛逐渐加重,经常关节、肌肉酸痛,夜中辗转不能安卧。近旬来,因气候寒冷,天寒地冻,寒气袭人,加之家中来客,冷水洗菜且劳累过度,病情突然加重。自觉周身关节、肌肉疼痛沉重,痛彻骨中,夜中辗转难卧;关节冷痛,犹如冰块,手足厥冷,活动屈伸不利,时伴恶寒咳嗽,甚则寒战,周身无汗。不仅如此,自觉肚脐周围潮湿,发冷,头盖骨冷痛,遇风寒尤其,抽掣样疼痛。就诊时身穿四件毛衣两件鸭绒棉袄(1长1短),戴着大棉帽,口罩,皮手套,只剩下2只眼睛在外。舌苔白,脉浮紧。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寒湿痹证。治疗:乌头汤加味:黄芪30g 白芍15g 制乌头6g 麻黄 炙甘草 桂枝 杏仁 白术 附子 干姜 羌活 独活各10g。7剂,每日1剂,水煎好后加白蜜1勺。服药1剂后,打电话来告知:周身微汗出,自觉全身轻松一些,疼痛稍减;服药1周后来复诊,天气依然寒冷,但外面的鸭绒大衣已未穿,口罩已脱下,从外表看,精神已好很多。告知:恶寒寒战已止,咳嗽已平,周身骨关节、肌肉冷痛、头部冷痛均明显减轻,全身已较前轻松许多。但骨关节冷痛仍存,肚脐周围仍潮湿,且自觉头晕,突然想起甘草附子汤方后有云:“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头眩),勿怪,即时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尔”。于是击鼓再进,上方加薏苡仁30克继服7剂。头晕好转,关节冷痛明显减轻,手足已转温。后用独活寄生汤加减30余剂调治而痊愈。

按:风湿病初期或急性发作期,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困郁肌表,阳气被郁,痹而不通,出现关节疼痛,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此时只有通过开腠发汗,宣散肌表之风寒湿邪,使阳郁得通,气血畅行,痹痛方止。开腠发汗,首推麻黄。《金匮》用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均以麻黄为主。“寒胜则痛”,若患者表现出关节剧痛,畏寒喜温等寒凝之象,又当温经散寒,外除寒湿,内振阳气,方能使气血周流,疼痛乃止。温经散寒,首推乌头、附子,大辛大热,气性雄烈,逐寒止痛之力最强。《金匮》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均取乌头、附子等药温散寒湿之功而止痛。

本案用乌头汤加味治疗,全方发汗散寒,温经祛湿止痛。方中乌头大辛大热,驱寒逐湿止痛为君药,现代药理证明:乌头、附子所含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麻黄辛温,通阳行痹为臣药;芍药、甘草、白蜜酸甘养阴,缓急止痛,又能降低乌头峻猛之性。(因乌头剂量不大,未按原书用白蜜煎煮乌头,而是在煎好的药汁中加兑白蜜,既制乌头毒性且能和胃。我平时凡用乌头每剂超过6g均嘱咐病人兑入白蜜和匀而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上万例,从未见中毒现象。)黄芪益气固表,且防麻黄发散过度,共为使佐药。加入桂枝、杏仁、白术即麻黄加术汤发汗散寒祛湿,取麻黄配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并可行表里之湿。加附子一味方中即有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之意,既能温经散寒,又能助阳除湿;加干姜是因患者脐周湿冷,“脐乃神阙”,位于中焦,取肾着病“腹重如带五千钱”用干姜苓术汤温中散寒祛湿之意;加羌活、独活意在加强祛湿力量(因患者身重甚乃湿重之故);力尚不及,药后出现头晕(如冒状)之症,故二诊时加薏苡仁取麻杏薏甘汤之意以加强除湿力量,果然头晕及关节冷痛,头盖骨冷痛等症能较快好转,患者十分感激。

上方实际上集乌头汤、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三附子汤于一炉。仲景制方严谨而且精炼,几味药的调整,使全方有发有收,有刚有柔,温散宣通,达邪外出,风湿初起表寒疼痛证,用之取效很快。上述诸方是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以及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属于寒性疼痛者有效良方。

2.缓解期——注重温补脾肾以扶其正

案例:王X 男 65岁 退休工人。就诊时间:2009年10月23日。因腰部、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8年余,加重并下蹲困难半年余前来就诊。平时多因劳累如步行过久、爬楼、登山则见关节内作响且疼痛加重,气候变化时疼痛亦加重,腰膝成冷痛,酸痛无力,行走时经常"打跪"(双膝发软跪下),伴全身乏力,活动后气短,动则汗出,纳可,二便尚调。舌稍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涩。查:腰椎CT:L3/4 L5/6椎间盘突出;X线片显示:双膝髌骨软化,胫骨平台及髁间骨质增生;膝关节周围韧带钙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变形,右膝为甚。实验室检查:风湿全套等均无异常。西医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断:腰痹;骨痹。(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治则: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药:黄芪30g 党参、熟地 淮山各15g 山茱萸 枸杞 桂枝 附片 牛膝 杜仲 寄生 补骨脂 骨碎补 乌梢蛇各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7剂后,腰膝疼痛明显减轻,腰部冷痛好转,气短乏力汗出等症亦有缓解,打跪现象未再发生。因患者独居,不愿长期煎药,遂在上方基础上加入:蕲蛇 海龙、海马各10g。用10剂剂量,共研极细末,加白蜜为丸,每次15克,每日3次。共服2月。患者腰膝冷痛已消失,下蹲已自如,步行、登山、爬楼已未见疼痛发作,病情完全好转。X线片显示:双膝关节退行性变,骨节腔变窄,关节变形,与旧片相比,有所好转。

按:骨关节退行性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患。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好发于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如脊柱颈段、腰段和膝关节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慢性劳损导致筋骨的损害,加之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并受风寒湿的侵袭而成。《诸病源侯论》明确指出:“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腿,其经贯肾络脊,风寒乘虚卒然而腰痛。”《金匮》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本病治以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温通经络为主,辅以祛风除湿。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而成。肾气丸以干地黄为主药,滋阴补肾,益髓填精,干地黄乃补肾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山茱萸补肝,敛精气;山药健脾益肾精;附子、桂枝补肾助阳,鼓舞肾气,与地黄相伍则阴得阳生,阳得阴化,阴阳相济,生化无穷;因患者以虚为主,故去掉肾气丸中“三泻”,并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枸杞、骨碎补、补骨脂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牛膝、杜仲、寄生既能补益肝肾又可祛风除湿,乌梢蛇驱风通络又能补虚。做丸时加入蕲蛇、海龙、海马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之力更强。全方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标本兼顾,治本为主,疗效甚佳。仲景虚劳病篇“虚劳腰痛”用肾气丸,“四肢酸痛”用小建中汤,开后世治痹补肾补脾法之先河。尤其补肾法运用较多,符合“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肝肾不足之证。本人常用右归丸、金刚八斤丸、青娥丸(杜仲、补骨脂、核桃肉)加乌梢蛇、海龙、海马等治疗后期风湿病,收效颇佳。

2.     合并病——注意标本缓急处理得当

案例:王XX 女 50岁 湖南大学教授 博导 湖南省杰出贡献专家。经济学家。2008年5月就诊。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4年余。一直在湘雅风湿免疫科专家处西医治疗。省市领导多次关照,所有的西药都用过了:甲氨蝶呤(每周4片,已服3年),来氟米特(每日2片维持,已服3年),强的松(由每日8片——每日2片维持已3年),还服用了羟氯喹、柳氮、严重时注射益赛普或类克。因病放弃了三次出国机会。病情无明显好转。经有关领导介绍来我处治疗。当时见:患者不仅周身关节疼痛,双手手指小关节疼痛明显,双手手指近端关节多处成梭型肿大,晨僵(1小时以上),关节屈伸不利,颜面浮肿,满月脸,背部肌肉丰厚。且半年来经常咳嗽,晨起咳甚,咳吐稠痰,颜色黄白相兼,卡在咽喉中难以咳出,用西药(已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一直不愈。近日不慎感寒,畏寒身冷,鼻塞流涕,声重,口渴口苦口臭,苔黄腻,脉浮数。类风湿因子832IU,ESR86MM且西药的副作用已经显现。肺部X片:双肺肺纹理增粗。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中医辨证:尪痹合并咳嗽。《金匮》云:“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表里同病,当注意标本缓急。本人认为当“急则治其标”,先治间质性肺炎以及感冒。病机:外寒束表,痰热壅肺,肝胆湿热,肺失宣肃。治用: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合蒿芩清胆汤加味:麻黄10g 杏仁10g 石膏 滑石各30g 青蒿 黄芩 陈皮 法下 茯苓 枳实 竹茹 青黛 甘草各10g川贝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一周后畏寒身冷,鼻塞声重,咳嗽等症均大大改善。二诊时仍稍咳嗽,咳痰,喉中痰阻,咳之不爽,咽喉不利,咳时胸痛,仍口渴口苦口臭,因表证已除,痰热及肝胆湿热仍存,用蒿芩清胆汤合小陷胸汤加川贝、杏仁。再服7剂,半年咳嗽居然痊愈。之后因仍四肢关节疼痛,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双手手指近端关节成梭型肿大,气候变化及遇寒冷则疼痛加重。用独活寄生汤加重补益肝肾且祛风除湿之品:蕲蛇、海龙、海马、骨碎补、补骨脂等调治2月,病情已完全控制,美国、台湾之行均已成行。

风湿类疾病发展过程中,每多并发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合并间质性肺炎、干燥综合症;红斑狼疮多合并胃炎、肾炎;痛风病多合并肾炎等,临证需根据病情,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标本缓急处理得当,病情方能较快控制。

4.顽痹证——注意配合使用动物、虫类药物

案例:方X女66岁 农民 2010年2月26就诊。因长年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及家务劳动,且住居条件潮湿,经济条件差等原因,感受寒湿而起病,四肢关节疼痛20余年,双手手指近端关节肿痛变形5年余,曾经于多家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间断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见:四肢大小均关节疼痛,每于气候变化阴雨连绵时则疼痛难忍,遇寒冷则加剧,得温稍减,双手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尤甚,成梭型肿大,因畸形严重,活动受限,梳头穿衣等均需他人帮助,疼痛入夜较甚,苔白稍厚,脉沉而无力。处方:黄芪30 白芍15 当归15 通草5 细辛3 制川乌、桂枝、独活、桑寄生、秦艽、牛膝 杜仲、甘草各10g, (另:全蝎、土鳖虫各10 g,蜈蚣2条 乌梢蛇10g, 共研细末,兑入药液)。患者服药50余剂,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去虫类搜剔之品,加温补肝肾之续断、仙茅、仙灵皮、骨碎补、巴戟天之类,再服14利,除手足关节变形外,一切如常人。
    按:临床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一则病程长、且多长期用西药治疗,肝肾功能多有损害,病至后期,患者多有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非得用“血肉有情之品”不能恢复;二则风寒湿邪外袭,日久化热,生瘀生痰,风寒湿热瘀交阻,营卫气血受阻不通,故疼痛难忍,一般草木驱风除湿之品均难奏效时,必须用虫类药透骨搜风,方有效验。虫类药其功专而力捷,远非一般草木之品可比。实践证明,虫类药擅长搜剔络中风寒湿邪,驱寒蠲痹,对于痰瘀痹阻,凝滞不除,迁延日久,深入骨骱的重症类风湿,坚持治疗,每获良效。本例患者病史长,病情复杂,虚实错杂,久治不愈,故用益气养血之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祛风除湿之独活、秦艽,并补益肝肾的牛膝、杜仲、寄生,温寒止痛之川乌,及全蝎、蜈蚣、土鳖虫、乌梢蛇等虫类为散兑入汤药,共凑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搜风通络之功。方中全蝎走窜之力迅速,搜风开瘀通络,为治疗顽痹要药,蜈蚣用于风湿痹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土鳖虫破血逐瘀、接骨续筋、疗伤止痛,乌梢蛇善行而驱风,为治疗诸风顽痹要药。于治疗类风湿之痹痛屡获良效。我常用三虎散(全蝎、蜈蚣、土鳖虫等共研末为散,因为煎剂不仅气味难闻,败坏胃口,而且动物蛋白难溶于水,降低了药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急性坐骨神经痛有疗效颇佳。虫类药用之于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其最早之应用始于张仲景之大黄蟅虫丸、鳖甲煎丸等方。清代叶天士谓:“散之不解,邪非在表;攻之不驱,邪非着里;补正祛邪,正邪并树无益;故圣人另辟手眼,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虫类药性偏辛咸,辛能通络、咸能软坚,因而具有攻坚破积、活血化瘀、熄风定痉、通阳散结等功效。临床运用虫类药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以疗效显著。

陈修园谓:“金匮所论,无一非起死回生之术”。仲景对风湿病的论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有关理、法、方、药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人从《金匮》中得其要旨,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风湿病初期或急性发作期,祛邪注重温散治之;缓解期或稳定期注重补益脾肾二脏;合并病则需注意标本缓急处理得当,顽痹证,多需配合使用虫类药。

(发表于《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26-2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