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鸡最好吃?

鸡最无个性,也最考验功力。

在所有家禽中,就数鸡辈最不争气!
都已被饲养超过5000年了,肉质口感始终表现平平——不如牛肉劲道、不如鱼肉鲜香,就连颇受争议的羊肉都比不过。
一锅清水煮后,羊肉撒点盐、放点洋葱就变一道硬菜,是无数西北人的最爱;而鸡肉呢,无论蘸多好的盐,吃起来都像一种惩罚。
蔡澜曾吐槽说,鸡肉最没个性,最无味。
但就是这没个性、最无味的食材,却将中国饮食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炒、炖、烤、腌、拌等十八般烹饪大法,将不同的食材、佐料进行排列组合后,就能让鸡肉香飘满全国!
不得不承认,没有一只鸡能逃得出中国!
云南鸡肉地图分布
它最终的宿命无非就是大盘鸡、椒麻鸡、盐焗鸡、白切鸡、叫花鸡、辣子鸡、手撕鸡、黄焖鸡、红烧鸡、三杯鸡、椰子鸡、香烤鸡、照烧鸡、白斩鸡、口水鸡、藤椒鸡、豉油鸡等等。
甚至就连鸡胗、鸡肠、鸡翅、鸡脚这些没有什么肉的边角料,都能变成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曾有网友把各大网站跟鸡有关的菜都扒了一遍,经过一番对比、去重,发现跟鸡相关的菜谱竟然高达1037份!
相当于一日三餐都吃鸡,都得吃整整345天,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才可以尝个遍。
这也难怪,品尝过天南地北的各式鸡后,蔡澜不得不感慨:“说到鸡的味道,全世界各地没有能比得上中国内陆的。”
只有舌尖上的中国人,才能把平平无奇的鸡变成美食界顶流。
也只有舌尖上的中国人,才能把半部饮食文化注入了做鸡哲学之中,让每一块鸡肉都透着浓浓的饮食智慧。
所以说啊,当我们读懂了中国人餐桌上的鸡,自然也就能看懂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了。
要论国民第一鸡料理,那绝对就是黄焖鸡。
2013年之前,还毫无名气的黄焖鸡,靠着“米饭杀手”的特点立马杀出重围、征服了全国。
成为继沙县、兰拉之后,又一个当之无愧的街霸。
打开百度地图,从西北到东南、东北到西南都能发现黄焖鸡的影子,在各大城市动辄就是几千、几千家地开。
为什么是黄焖鸡?
网友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有肉有菜有汤,无论爱吃辣还是不爱吃辣,都能找到最合适的自己的口味。
黄焖鸡源于鲁菜,靠得就是鲁菜厨师对每种调料秉性的掌握。
他们巧手一抖就能将普通的酱油、糖、甜面酱等等调料,“驯化”为另一种奇特口味,成了决定黄焖鸡好吃程度的关键因素。
最后,再用鲁菜的独家技法——黄焖——把黄豆酱焖出颜色黄亮的汤汁,就能给锅中平平无奇的鸡赋予灵魂。
当一整个砂锅端上桌,翻滚的汤汁发出“呲呲”的沸腾声,在青菜与辣椒的衬托下,金黄色的鸡块显得格外诱人。
就着浓缩的汤汁吃一口,鸡肉酥软丝滑、配菜芳香浓郁,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掉一碗米饭。
这也不难理解了,为什么黄焖鸡能够常年霸占外卖热搜榜,凭借的全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有鸡味,这是广东人对鸡最高的评价。
白切鸡就是广东人心中,最能保持鸡味的鸡。
论做鸡,白切鸡是所有鸡中做法最简单的菜,只要把鸡煮熟、过一下冷河、调好蘸料就能上桌吃了,根本就没有前面几道菜那么复杂的做法。
但是越简单的东西就越考察技术,同样一到白切鸡在广东的味道那也是有着天壤之别。
一道优秀的白切鸡从源头就要做好把控。
在广东人眼中,只有个别品种的鸡才有资格做成白切鸡,其中最有名的清远鸡还曾招待过尼克松。
这些鸡散养在山区,皮薄肉嫩,最适合做白切鸡。
在制作过程中,步骤简单,但浸鸡用的是白卤水才是一切的关键。
一锅陈年卤水,浸的鸡越多风味就越浓郁,做出鸡自然更有鸡味。
判断一盘白切鸡,老道的广东人都不需尝,只要看一看就能判断一二。
最主要的两个指标——玻璃皮、啫喱层。
玻璃皮是鸡皮足够光滑晶莹,咬一口立马就能渗出一层黄澄澄的鸡油,但入口并无丝毫肥腻之感。
啫喱层是藏在皮和肉之间,就像果冻一样晶莹剔透,是胶原蛋白和肉汁的混合物,味道极鲜。
不管是蘸着蘸料还是直接吃,咬一口都是鸡味十足,真是将吃鸡吃到了极致。
美食家汪曾祺到云南走了一遭后,竖起大拇指说:“汽锅鸡是中国吃鸡方法第一!”
所谓汽锅,就是一种陶制的火锅,相传当时是一个厨师受了蒸馒头和煮火锅的启发,因此就发明了汽锅这种做法。
就是把装有鸡块的汽锅放在另一个汤锅上,靠汤锅里的水蒸气将肉蒸熟,这样的鸡汤汁是由蒸汽凝结而成的,能够最大限度保持一种原汁原味。
小小一碗却装满了惊艳,肉嫩香、汤清鲜,真不愧是云南菜的出圈之作。
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保证鸡肉的营养物质,所以后来很多人都会在锅中加上一些云南特产的名贵药材,不管是“三七”、“虫草”还是“天麻”,这些药材与鸡汤的融合变成了一道最养生的鸡。
所以在云南,不管是大病初愈还是身体羸弱,各类药材做成的汽锅鸡都成了最补的饮食。
而这,不正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提倡的食疗之法。
当然,这种方法到底是否具备养生的功效,反正早已在百姓之中形成了共识,身体不好,那就来碗汽锅鸡吧!
见过跟桌子一样大的盘子吗?
大盘鸡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当初就因装鸡肉的盘子过大,就得了如此豪放的名。
在急火猛攻、大火爆炒中,鸡肉开始上色变味;收汁出锅后,硕大的鸡块儿、鲜黄的土豆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鸡肉紧实而醇香、土豆绵软细密,再吃一根沾裹汤汁的皮带面,麻辣鲜香瞬间涌上舌尖。
但这种大盘鸡的做法,既正宗又不正宗。
100个新疆人眼中,就有100种正宗的大盘鸡做法。
有人用糖炒上色、有人放夺命大乌苏、有人加馕、有人加玉米、还有人连辣椒都不敢加……
总之,就是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之所以这般,这跟大盘鸡的诞生有很大的关系。
大盘鸡诞生于80年代新疆,那时聚居着全国各地的淘金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美食独特的爱好与了解。
正是如此,一份鸡就有了不同的做法。
有甘肃的洋芋、陕西的面、四川的红辣椒,还有维族人的馕……
不得不说,这大盘鸡的大,不光光只是形容容器的大,也是在形容这道美食的包容性大。
什么与鸡最配?
毫无疑问,那必然就是蘑菇。
东北的小鸡炖蘑菇,那都是要招待新女婿的必选菜,就如东北俗话所说:“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掉魂。”
炖是东北菜的精髓,就如东北人的粗犷,他们不喜欢把菜搞得太过复杂精细,就喜欢把食物一股脑扔进锅里开始炖,看上去完全不搭嘎的食材,也能炖在一个锅里。
然而,看上去如此随意的做法,其实也是有很多的讲究。
在东北,小鸡与蘑菇在相遇前都要经历好一番的筛选对比。
小鸡,必须得是刚长出来的小公鸡。
这样才油少肉嫩骨头酥,炖出来不腻不柴,口感刚刚好。
而蘑菇,也有很多的讲究,得是新晒好的才行。
因为只有新晒好的蘑菇,才能保证蘑菇味十足。
只要确定了小鸡和蘑菇,那么这顿饭基本就已经可以打高分了。
在热气之中,鸡肉中的氨酸与蘑菇里的鸟苷酸纠缠在一起,很快便就形成了浓郁的香气,闻者都不禁垂涎三尺。
跟新疆的大盘鸡一样,东北的小鸡炖蘑菇也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硬菜,家里来了客人不知做什么,那就直接上一份小鸡炖蘑菇。
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各家有各家的味道,要问谁家的最好吃,那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肯定还是妈妈做的最好。
海南椰子鸡,并不产自海南,它却是来自深圳的特产。
虽然,这是近几年才火起来的新型菜,却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
心情不好吃椰子鸡、发工资了吃椰子鸡、公司团建还吃椰子鸡,这种吃椰子鸡的文化尤其在广东流行。
毕竟害怕热气的广东人,实在吃不了重庆、四川、北京火锅,除了清水煮的牛肉火锅外,椰子鸡显得口味更独特一些。
白净的文昌鸡或者清远鸡用椰子水煮3-5分钟后揭开锅,鸡肉的脂香和椰子的清香相互交融,让人胃口大开。
在正式开吃前,先喝几碗清冽的椰子鸡汤,滋养又补身。
再夹上一块从小吃海南榕树粒长大的文昌鸡,蘸料中的青金桔、沙姜正好可以掩盖鸡肉的腥味,而辣椒圈又给椰子的清甜增加了几分层次。
最神奇的是,椰子水不仅能煮鸡,还可以煮肉、煮菜煮菌类,味道都是比火锅更清爽的体验。
正因如此,害怕热气的广东人自然是爱不释手,又解锁一新的吃鸡、吃火锅大法。
要说最洋气的鸡,那绝对就是左宗棠鸡了。
如果非要扯一点它跟左宗棠的关系,那就是发明它的厨师彭长贵是长沙人,在做出这道淋着酸甜酱汁的油炸鸡块的菜肴时,就取了自己家乡常胜将军的名。
左宗棠鸡在海外异常受欢迎,曾有美国媒体做过统计,全美遍布着5万家以上的中国餐馆,几乎每一家餐馆都有“左宗棠鸡”,还有人专门为它拍了一个纪录片。
在《生活大爆炸》中,每周六都要去中餐馆的谢耳朵,必点的就是左宗棠鸡。
可是,这道菜在国内却一点都没知名度,别说吃了,很多人压根都没有听过,还以为是什么蛙之类的东西。
在国内不火也理解,毕竟看着一盘糖汁儿包裹的鸡块,国人实在没法去吃那甜得过头的鸡肉。
不过,看外国人对左宗棠鸡的蜜汁热爱,也不得不感慨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吃鸡,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可正是透过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才能让人越发感慨,中国人对吃好饭的执念。
买菜、做饭、吃饭,看似毫无意义的琐碎,但它们正是构建我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我们无法决定每一天能遇到什么,但我们可以决定一天吃什么。
一个认认真真做饭的人,哪怕有诸多不顺,也能在荆棘中开出一朵花来;
一个认认真真做饭的民族,哪怕有诸多灾难,也能在黑暗中走出一跳路来。
因为,饮食自有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