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的针线活

嫂子的针线活

说起嫂子,自然就想起她的针线活。

不过,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作为独生女的她,怎么就练就了一手那么好的针线活呢?

嫂子的父亲是有名的木匠,母亲信佛行好,虽说不上家境富裕,却也算是衣食无忧之家。照理讲,嫂子该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依靠他人才对。可她生来心灵手巧,一手针线活儿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

母亲说过:嫂子嫁过来不久,正赶上本家的一个儿子准备结婚,按照习俗,嫂子自然要去帮忙助力的。谁也没有想到,她做的被褥,棉花絮得那么均匀,针脚缝得那么平直,做的衣服那么合身得体,而且又快又好……这一下就传开了。

以后,不仅乡邻乡亲过年过节,嫁娶喜事,会请她帮忙,就连周围村儿的亲戚朋友,也慕名而来求她帮忙。

记得小时候,到了七夕之夜,看见嫂子领着几个大闺女、小媳妇,早早就把绣好的喜鹊登梅、小孩虎头鞋等,都贡到方桌上,默默许愿,乞巧七仙。然后都挤到葡萄架下,屏住呼吸,偷听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的悄悄话。有个人憋不住了,噗嗤笑了:“俺们跟你学——”嫂子生气地说:“俺就是跟七仙女学的!”

嫂子的手艺是不是七仙女传授的,我说不清,但她聪明加好学确是真的。听嫂子说:她最初是从纳鞋底、做被褥开始学的,时间长了,慢慢地,熟能生巧,自己从中开始摸出一些门道。

村里人说,每次赶集,别人都是买卖用的吃的,嫂子却一头扎进衣服、布匹堆里不出来了,这比比,那问问,看有什么新样式,新花色。

记得哥哥在县医药公司工作时的1956年,我放暑假到县城去看望,在单位三个同事拉上哥嫂和我去看晋剧《打金枝》的那个晚上,大家都在看戏,可嫂子的眼光一直都盯在同去的一位女同事的身上脚上。原来,在去的路上,她一眼就看上了那位女同事的合身的衣服和鞋子,于是就不断向人家问这问哪,虚心请教。

还记得,1957年春,嫂子带领二侄子来市里看望父母,不仅为我们做了被子和衣服,还为邻居们剪鞋样并传授二侄子穿的背带裤的做法。

那年月,生活水平决定了自力更生、勤俭度日的现实,而农村一个女人的针线活可是她的看家本领。嫂子从自家做起,把大人小孩收拾得整整齐齐、利利索索,对他人,一剪一刀,一针一线,都用心专注。她后来在选布料、纳鞋底及裁、剪、缝、补、绣等方面样样精通,并非偶然,也不奇怪。

就说做鞋吧,纳鞋底,做鞋帮,费时费力,做出来穿上还不一定合适,其中剪鞋样算是最基础的重要针线活了。因为人脚大小不同,走路姿势各异,需要长时间观察琢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个人在嫂子面前只要来回走一走,她看一看,比一比,立即“动手开刀”剪出鞋样,做出来的鞋穿上,不顶脚,不夹脚,非常合脚。

小侄子说:“俺娘一年四季没有闲的时候,冬季,特别是年前最忙。匆匆吃了晚饭,她就开始忙,一直到我半夜醒来,她还在煤油灯下'鏖战’。有时候,到了年底,她刚刚迷糊一会儿,就又继续向前赶活儿了。不得已,只好让俺姐姐给我做早饭上学。”

我知道,冬天农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春节前,家里就像逛庙会一样,不断来人量身、裁衣、剪样。嫂子对待谁都一样,不慌不忙,一个一个,边讲边做,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剪鞋样的,她先翻开自己的“存货”,谁看上了,随便拿,从不小气,总是说“我再剪一个呗”,经常忙得顾不上自己家的事儿。

我还知道,后来,嫂子买了村里第一台(飞人)缝纫机。再后来,是她请人办了周围村庄的第一个裁剪学习班。

嫂子有两件宝贝:一个圆笸箩和一本杂志书。发黄的厚厚杂志中夹满了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鞋样、绣花样,笸箩里盛满了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碎布块、剪子、顶针、直尺、皮尺、锥子……做活儿使的应有尽有。

侄女说:“俺娘这两件宝,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比对俺们姊妹几个还亲呢!”

嫂子却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到哪就用上呢!”

我清楚,那笸箩和杂志,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里面装着她的灵巧、汗水和希望。

如今,那些曾跟着嫂子一起学做针线活的当年的大闺女、小媳妇们,除去归天过世的,都早已熬成了老奶奶、老姥姥的辈分上,见了面,讲起多年以前的事儿,仍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我明白,那话语里,那笑声中,充满了她们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和对嫂子针线活高超技艺的赞扬。

每当这时,我的眼前,又仿佛出现嫂子在为来人量身裁衣和在煤油灯下专心致志为他人赶做嫁妆的情景。

2020年5月。

作者:崔承志

◆崔承志:【简心诗苑】河北诗坛不老松——简心诗苑咏刘章组诗

(0)

相关推荐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留下的布鞋/李兴柏

    前几日收拾旧物品,见到了一双60多年前的布棉鞋,是巧手母亲为爷爷做好,而未上脚的绣有云子卷的黑帮布棉鞋. 母亲留下的这双棉布鞋,鞋底厚度达12厘米,鞋底共有8层袼褙(32层布),总共有1736个针眼, ...

  • 顶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顶针这个物件,有多少年没见了?

    顶针记忆 小时候,每当自己的衣服破了,就脱了扔到奶奶家,因为奶奶总会拿出自己的手工盒,不一会就给我补好了.奶奶的手工盒里面什么都有,有剪刀,有针线,还有鞋垫子,还有顶针.以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总以为是 ...

  • 乡情散文:家乡的土布鞋

    文:洪清河 图:来源网络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究竟要穿多少双鞋,估计谁也没真正计算过,可是,人的一生要问穿多少样式类别的鞋或许计算着并不难.你会说,按做鞋的材料分最简单,一般有布鞋.皮鞋.草鞋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消失在尘埃里的千层底/狄树强

    年底时节,单位组织去看望扶贫村里的群众,倡议职工把自己闲置的干净衣服啥的都可以捐给村民,物尽其用.就在收拾柜子时发现了一双忘记什么时候妈妈给做的一双粗布布鞋.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鞋子是最费的.衣服多数 ...

  • 【往事】儿时琐忆(9) 婆媳俩的针线匾 ||章永海

    从我孩童时开始记事的时候,就记得家里有一个专属于妈妈的物件--针线匾.是一个直径大约50公分左右深10公分左右的浅钵形状的柳条编制品.是专门用来盛放针线类物品的.我记得妈妈的针线匾里的物品有:剪刀,针 ...

  • 我的高中同学陈建林:布鞋的回忆

    [往期回读] 神逻辑,教师买房买车被投诉! 我也是一位国文老师 你吃鸡蛋,不吃黄儿? 带母亲治病 我的老师凌露 布鞋的回忆 陈建林 (高中时的作者) 一日,在老家整理尘封多年的皮箱,清理过时的东西.翻 ...

  • 你穿过母亲做的布鞋和棉花鞋吗?

    你穿过母亲做的布鞋和棉花鞋吗                                        刘述涛  昨天看李子柒的抖音,看见她用米粉做浆糊,把浆糊糊在纸上,布上,一层一层,然后晒干, ...

  • 沈渭清:【母亲的针线笸箩】

    母亲的针线笸箩 ◎沈渭清 [作者简介]:沈渭清,1970年生人,陕西汉阴人,职业经理人,喜好文学艺术,九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有小说<我土我民>等,诗歌<追求>曾获长江中下游五 ...

  • 【灵璧故事】乡村记忆——纳鞋底

    乡村记忆--纳鞋底 文/程大康      近来天气越来越热,儿子穿运动鞋嫌捂脚让我给他买双布鞋.老公说要是有卖手工布鞋买给孩子穿多好呀!塑料底布鞋也捂脚,自己纳的鞋底透气,穿起来舒服,可是到哪也买不到 ...

  • 奶奶纳鞋底时装鞋样的百宝夹又火了,老一辈的手艺要传承下去

    奶奶纳鞋底时装鞋样的百宝夹又火了,老一辈的手艺要传承下去

  • 刘媛玲 | 笸 篮

    笸 篮 文/刘媛玲 今天翻到孙儿看过的一本书,其中有个故事一一一<周总理的睡衣>.里面讲到" 邓奶奶" 为周总理补睡衣的情景."她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