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带你如何正确认识龙泉窑瓷器
龙泉窑青瓷因其造型巧,釉色美观而闻名,尤以梅子青、粉青、豆青最为为著 名,宋元时期多作为内廷贡品,尤以文房器最多,今故宫博物院及龙泉青瓷博物观仍有同类长颈瓶收藏,后世多有仿烧此类器,清《南窑笔记》云:“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不)亚于古窑” ,但造型神韵稍有逊色,直至今日龙泉地区仍烧制这类陈设用仿古器,可见其影响之远。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曹昭的《格古要论》记载 “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今日处器、青器、古青器。”曹昭是元末明初著 名的大鉴定家和收藏家,他所书《格古要论》面世于洪武年间,是我国存世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之一,较具权 威性。文中所说“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给我们指明了龙泉窑的大致所在地。
龙泉窑——是我国古宋朝时期著 名的瓷窑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我国的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为龙泉窑。最早始于我国古代的北宋早期,直至发展到了我国古代的南宋晚期才进入了瓷器烧制与创作的鼎盛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时期才逐渐的没落,退出历史的舞台,其总共的烧制时间有着八百年之久,在鼎盛时期甚至可以和景德镇的青花瓷齐名,但是却依旧没有进入我国古代五大名窑行列之中。
龙泉青瓷的样貌特征可概括为厚胎厚釉。胎体厚重、坚硬致密,胎色较白或略带灰色。釉质肥厚清亮,呈色青绿。采用垫圈垫烧,在器物的圈足、外底部分不施釉,留有垫圈的痕迹,烧成后成赭红色,俗称“火石红”。
龙泉早名龙渊,到唐武德三年(620),为避高祖李渊的讳,改渊为泉,当时的龙渊乡改为龙泉乡。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龙泉县,县治地在黄鹤镇(今龙渊镇)。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诏天下县镇凡有龙字者皆避,又改名为剑川县。到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名龙泉县。现在是龙泉市,属丽水地区。
龙泉青瓷历尽沧桑,最终以其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当代龙泉青瓷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以精湛绝妙的工艺、釉色厚如凝脂、青似美玉的美感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龙泉青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使者”,借鉴了域外多元文明,形成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各类造型。例如展览中有一只青釉净瓶,器型独特之处在于颈部有一圈“相轮”,因此俗称为“吉字瓶”。据考证,这种造型应是源自佛教中的“军持”,烧制相轮是为了拿取方便。这是随着佛教传播,从印度流传而来的一种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