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专栏 | 江南松:时光悠悠
江南

·专栏



主编:蒋新民
副主编:紫珊瑚
编辑:小西 积健为雄
主播:欢子
特邀评论:徐为富
文:江南松 / 图:堆糖
辛丑牛年的春节,依然冷清寂静。应“就地过年”倡导,老老实实地居家巴望,巴望春天,巴望疫情早点结束,巴望日子一天一天变好。但比起庚子鼠年的春节要宽慰得多,坦然得多,理性得多。
临近放假前两天,突然有些头痛感冒的感觉,居家也戴着口罩,远远地看着果果,逗着他乐。考虑再三,还是让他早一点去外公外婆家住,免得被感冒传染。装着满满的一车行当,他懂事地回头看看我,好像要说,爷爷怎么不去呢?暂时的离别,也是万般不舍。接下来的日子,两个大人大眼瞪小眼,她看看我,我看看她。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工作日也好,节假日也罢,都是恒定、悄然。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不紧不慢地流逝,不会再重来。之所以有节奏快慢的感觉,纯粹是由人的情绪使然。都知道岁月如流,人生短暂,但年少无知,年老无奈。而一生中“无知”和“无奈”会耗去人生很长岁月,即使彻悟人生之真谛,也未必都是人生赢家。《论语》有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又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虽生死由不得自己,但做好分内之事,且严肃又认真地对待事情,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一种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千年文明已经形成了许多传统的节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既有因气候自然变化、特征显明的24个节气,又有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融合、值得人们纪念的节日。譬如,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不是节气;清明是唯一根据节气而定的节日,祭祖、踏青、扫墓、吃寒食,也是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的缘由之一;在传统的节假日中,春节无疑是最热闹的节日,从“腊八”到“除夕”、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门联窗花、蒸糕点炒干货、准备各种菜肴,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新鞋子,热热闹闹走亲戚,孩儿们给长辈拜年送祝福,大人给孩子压岁钱。如在农村,一挨擦黑,还有不间断的爆竹声此起彼伏,那个热闹场景真正延续了几千年,岁岁有新年,高声入云霄。现如今人们注重了环境的保护,多以电子激光替代,霓虹璀璨,色彩斑斓,甚是炫丽壮观。中华儿女就是在这冬春交替的季节里,除旧迎新,迎接春天,期盼在新的一年里更加丰收,更加富足,更加幸福。
果果不在家,家里自然冷清了许多,也无聊了许多。年前的忙碌,一旦放松下来,就有点无所事事,手足无措。好在没两天感冒自然而然就好了。于是,看春节联欢会,看平时没时间看的电视连续剧,一集接着一集。
我看《跨过鸭绿江》,重温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学习一代伟人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更加洞悉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更加坚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更加敬佩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勇于牺牲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伟人在民族大义面前,将失子之痛深藏心底,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气贯长虹,名垂千史。
我看《远方的山楂树》,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特殊年代,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法湮灭善良、朴实、勤劳的人性光芒,年轻人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可圈可点。
我看儿子发来的视频,看果果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用爱人的话说:“看到视频,就会兴奋不已,也是满心欢喜。”
我也每天与父母视频,他们一样思念自己的后人,无论走得多远,血缘是根脉,是传承,是新生。年迈的父母,体弱多病。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忍。他们深明大义,有疫情不能任性,考虑自己安全就是为他人着想。

(2020年3月10日写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