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人文班高一下第一次班会
2021年2月28日,我们迎来了高一下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经历一整个学期的相处,我们都对各自有了更深的了解,融合为一个团体,逐渐展现出独属高一十四班的特质——人文。本次班会旨在确定班级特色,明确未来高中生活的目标和发展道路。同学们积极发言,阐述了自己对于“人文”的理解,寒假做的最“人文”的事以及对未来高中生活如何发展、贯通“人文”的想法、展望。
如何理解人文?
我觉得人文将两个字拆开看分别是人和文化,意味着人文必然是由人和文化共同形成的。文化熏陶着人提升人的认知,而人继续创造新的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理解和传承文化进而理解人从而成为更好的人。但我认为人文的意义并不只是文化和人,人文最终会铸就的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甚至和信仰有共通之处,它会程度上影响我们做人做事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帮助塑造我们的精神。
——高艺碹
我将人文理解为一种知行合一的境界。首先,要培养人文的涵养,读书识记类的功夫必不可少,寻访古意知古论今的功夫必不可少,人文的厚度需要不断积累濡染,而我们所学所看便是基础。但书所有人都可以读,古迹人人都可以去,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该如何把纸面上和眼前的东西化成心里的东西,再把心里的东西化作行为上的东西。而人文的境界就是在这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先知后行,知则必行,以行求知,以知化行。
——陈芊芊
我觉得人文不是舞文弄墨载歌载舞,因为那属于文化。人文还是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和其价值,尊重自己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我认为人文中重要的有三点:一是注意内省;二是尊重和理解他人,不求感同身受,但求宽而代之;三是有大情怀,世间万物皆有灵,即使身体不能周游世界,但精神不能被局限,“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董云霄
我认为人文可以分为人和文,人就是要多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不同时间的人,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通过语言更通过倾听。文就是要多读书,不仅是从书籍中去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我觉得更需要书中的人交流,在或者去了解作者的心意。
——霍思贤
我认为,“人文”这个概念最主要的就是人类文化与其背后的精神。人文以人为核心,因为人是一切文化的创造者。人文以文化为载体,研究,保护世界上的优秀文化。
——张明晓
我对人文的理解是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人们允许主观,而排斥臆断;尊重历史,而懂得改变;心胸宽广,而留有底线;窗子有明月装饰,歌声如云霞婉转;感到“无数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毕然
假期做的最人文的事
我认为我做的最人文的事情是在春节前夕,和小学同学一家一起吃了一顿饭。我们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刻聚在一起,分享一年的见闻。我们自己做饭,在餐桌上碰杯,聊两家孩子未来的计划和打算,说家长工作上的见闻,希望来年祖国山河无恙、阖家幸福,世界恢复原有的生机与热闹。我认为这样充满温情的聚会可以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董云霄
两次去国家博物馆看展览,主要参观了中国古代服饰展与古代钱币展,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绚烂。
——张明晓
我觉得是我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看课外书。第一个原因是,看书本就是一件人文挺需要的事情。第二个原因是,我原来一直认为,看书是浪费学习时间,但上了高中之后我发现初中看书少的问题让自己很肤浅也很空虚。最开始看书是打着“文科生需要多看点书”,后来也就把它当成习惯了。我觉得这是人文给我带来的一个变化吧。
——霍思贤
放假后的第一个周末去潭柘寺为家人、世界祈福。
——毕然
回顾上学期的人文活动,写天下明月白和游学总结;和家人玩飞花令、诗词接龙活动。
——郭芯竹
读《古都》,理解小说中的情节,推测人物心理,想象画面和场景。
——孙可昕
对未来高中生活如何发展人文的展望
多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重视班内的交流鉴赏。
——汪昊宇
不仅重视外部的输入,也要重视创造输出的机会。
——陈芊芊
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也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
——蒙远
真正理解他人,与同学们共情,在共情中加深对同学的了解,体验“人文”的情感。
——袁来
经过一节课的讨论与分享,我们最终明确了未来高中生活学习的目标——成为一个“好”人。我们要广博地阅读,执着地行走,做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排斥臆断;尊重历史,而懂得改变;心胸宽广,和而不同;窗子有明月装饰,歌声如云霞婉转;感到“无数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总结
编辑 | 赵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