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物是人非人并非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成语“物是人非”指的是: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它出自魏文帝曹丕给好友吴质的一封书信,其中描绘了他们从前一起在河北南皮游玩时的情景,凉风习习的夏夜里,一帮朋友听曲赏乐高谈阔论共享美食,然而后来大家各奔东西难以相聚,于是曹丕感叹道:时节相同,而情境已不同于以往,物还在而人已非过去的人了,我的忧愁如何能化解!
由此,“物是人非”便与愁绪挂上了钩,面对相似的景致,时过境迁的人们就有了不同的感受:崔护抒发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叹,刘希夷产生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李清照更是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伤。物依旧,人非昨,怎能不叫人心生愁绪。
令人怅然若失的是变化无常的力不从心,使人悲从中来的是聚散无度的爱莫能助,可是,我们又总在春光明媚里犯困打盹,在唾手可得时熟视无睹,在擦肩而过时怅然若失,在酷暑难耐中惜春叹春。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撒手时方懂得珍重,便平添了许多惆怅,增添了不少的忧伤,然而这份忧郁也并非百害无一利
崔护在人面桃花难映红的百感交集里,用想象的艳遇排遣了科考失意的落魄;刘希夷在花相似人不同的感慨中,用青春易逝的哲理警醒了世人;李清照在落红化泥的暮春时节,用汩汩泪泉融化了对亡夫的追思。而曹丕则是通过回顾昔日同乐的场景,将卓尔不群的贤才聚拢在身边,吴质也的确不孚“其”望,在帮助他战胜曹植得到曹操的赏识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此说来,物是人非引发的感伤只不过是表象,人们真正的意图都是在借题发挥而已:或为了舒解苦闷,或为了开导醒世,或为了排解忧思,或为了笼络人心。这大概便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物是人非人并非吧。
(注:2018.4.25 星期三,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作者简介
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