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小红:走进贵州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宛小红
六月,火辣辣的阳光透过行道树,从动车的窗玻璃射进眼帘。尽管有些刺眼,但我却不愿拉下遮阳的窗纱,因为许久不曾远行的我想要把这一路的夏日风景也装进自己的行囊。随着列车的前行,家乡已离我越来越远,而目的地贵州却离我越来越近了。
这场由二十位健走协会成员组成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顺利地人在旅途了。
经过一整天的旅途颠簸,终于在日落时分到达了贵州。一位让二十人都误以为是男孩子的导游小姑娘接到了我们并安排好了酒店。询问声中随着小姑娘否定的笑答,大家旅途的困倦都在一阵窃笑中烟消云散了。
都说贵州是“天无三日晴”,看来这话半点不虚。清晨,睡意未消中便听见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
雨中的贵州虽然沒有江南烟雨的诗意,轻雾缭绕中却有着一种山水飘渺的梦幻境界。开往黄果树瀑布的大巴车上,窗外青黛隐约,雾气氤氲中像是位轻纱遮面的仙子,风姿卓越,在细风中舞姿曼妙。一些零零落落白墙黛瓦的小房子,就座落在三面环绕的群山怀抱中。山路十八弯,四小时的车程后终于到达了黄果树瀑布景区。走过小路,拾阶而上,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瀑布落下的撞击声远远地就传进了耳膜。“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这是旅行家徐霞客眼中的黄果树瀑布。
而出现在我眼前的瀑布,就像是半空中垂下的一方散落的洁白珠帘。激流落下时飞花碎玉般的在水面溅起,密集中形成阵阵雾气腾空而起。和着细雨的水雾,在游人的眼前袅袅婷婷,时浓时淡,让人仿若置身梦幻般的境界。巨大的瀑布声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中彰显着它的威力。驻足瀑布前,凝神看,静心听,我能想象出李白的那首神来之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彼时心境。此时,在黄果树瀑布奏出雄壮的“万马奔腾”的乐曲声中,眼前仿佛看见了千军万马的威武阵势。相对于这个亚洲最大的黄果树瀑布而言,它前方的水帘洞就委婉多了。在潮湿的溶洞中,我听到的是绵延不断的清脆的二十一弦的弹奏。
行程的第二天,我们便进入了长约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荔波小七孔这颗天然的“翡翠”也同样吸引着四方游客。细雨中,在水上森林听着清脆的鸟鸣,呼吸着清新温润的空气,倍觉神清气爽。出了森林拾阶而上,沿着长潭观景道前行,一路伴行的是绵延不断的潭中瀑布,这些仪态万千的瀑布在层层叠叠中簇拥着顺流而下。它们或唱着“抒情的恋歌”或扯着嗓子吼着摇滚。此刻即使你是一个孤身游客一路也不会感到寂寞。20人的队伍就这样被沿途美景诱惑得拉开了距离。此时云开雨霁,太阳时而羞涩的露个面。
“天晴啦!”我们欢笑着,一行人终于可以拿起相机手机尽情地拍照了。当小七孔桥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心醉!古老的麻石条桥身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类植物,数数,刚好七个半圆的桥孔,但是它们刚好和倒影相连,又成了七个整圆。桥头一棵不知名的大树虬枝卖力的伸向桥上,像是极力着在为七孔桥遮风避雨。桥下绿水如镜,桥上游人如织。我在想:这七孔桥多少年来,都在默默地承载着南来北往游客的脚步。而这种负重就来自于它自身的美。这多像人生中的某些事啊 :谁会去想像一些人荣耀和光环的背后,往往也承载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呢?
在以吊脚楼建筑为主的西江苗户,一行人入住了吊脚楼。“美人靠上靠一靠,不美也有三分俏。”爱美的女士当然不会忽略,大家在二楼的“美人靠上”尽情地嬉笑并定格。夜晚站在苗寨的观景台远看,空濛的夜色中星星点点的灯火把整个苗寨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一行人漫步风雨桥,一家又一家地逛着特色商店,看蜡染刺绣和琳琅满目的银器,尝木锤下的米糕和当地的特色熏肉和酸鱼汤,最后还忘不了穿上苗族的服装,做了回苗族的儿女。
兼顾佛教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铜仁梵净山是我们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沿着山路和间断的石阶,我们走走停停。不时有朋友的惊呼声传来:“瞧,好漂亮的小花!”“看,快看,那是什么鸟!”一路上惊奇连连,这一切总让我目不暇接中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都不够用。虽然路陡且长,但这种“山空松子落,空翠湿人衣”的闲趣还是让我们忘却了登山的疲惫。刚到达梵净山,我们就看见了导游口中所说的大大小小的蘑菇石。而那块标志性的蘑菇石就临渊而立。很难想象,它那副摇摇欲坠的样子,是历尽了怎样的千年风雨后还依然耸立在我们的面前。在走过了两段陡峭的形似天梯的石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金顶。
在老金顶上鸟瞰整个梵净山,云雾环绕中烟岚涌动,不觉中感觉自己也变得轻柔起来了,此刻还会有什么烦恼?那些云海在引领着我松软的心轻盈地心飞向云端,袅袅飘动间,似乎我已于梵净山融为了一体。
短暂的几天旅行结束了,漫长的人生之旅仍在继续。我想:我们该学着以旅游者的心态,放开胸怀,身心健康的行走在人生的旅途
(注:题图照片由作者提供;文中插图照片由狂蜂拍摄提供。)
作者简介
宛小红,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协会会员,在新安晚报、安庆晚报、安徽日报、大江晚报、中国煤炭报、合肥广电报、巢湖晨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诗歌等多篇。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