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新技术可在数分钟内缓解抑郁症状,是否有望解决抑郁症难题?
最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展示了一种新的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针对个体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刺激,能够在几分钟内缓解严重的抑郁症症状。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10个颅内电极导入一名参加试验的患者的大脑中,并对不同的大脑部位进行刺激。结果发现某些大脑部位被刺激后,该名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独特的积极情绪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名受试者是一名36岁的女性,她从童年起就反复经历了多次难以治疗的抑郁症。接受了试验后,她称自己的症状基本完全消失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可以重新振作起来”。
看到这样神奇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少抑郁症患者、家属觉得看到了康复的希望:只需对大脑刺激一下,抑郁症状就能消失,抑郁症还有什么可怕的?
从研究结果来看,如果这种“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的安全性能得到保证,通过了临床试验,那它确实有望成为治疗抑郁症状的手段。尤其是快速缓解重度抑郁发作,降低患者自杀率,争取到规范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宝贵时间。
不过,如果读者对近年来各种新型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比较了解的话,看到这里时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这种“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的应用原理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其实是类似的。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神经核团等特定的部位,并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治疗某些神经疾病、精神心理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可以被看作是在DBS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使效果更显著,副作用更小。
还有,目前临床上并不缺乏快速缓解抑郁症症状的药物,比如2019年在美国推出的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Spravato)。患者吸入后数小时内抑郁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当然,如果按照上述加州大学的研究结果,该“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直接刺激神经系统,起效时间只需几分钟,比艾司氯胺酮的又快了不只一点点。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种进步。
不过,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精神心理科医生,我有必要向大家泼一盆冷水:快速缓解抑郁症状与令抑郁症彻底康复,这是两码事。
很明显,“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和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虽然作用机制不同,但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只针对抑郁症状,而不是抑郁症的根源,尤其是心理社会因素上的根源。说得简单一些,它们治标不治本。
所以,如果患者主要利用这两种手段来缓解抑郁症状,那就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尤其是心理依赖:只要不开心,手动刺激一下大脑,或者到医院去吸艾司氯胺酮。这就很容易导致该方法的滥用,到头来有可能产生更复杂的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那患者的抑郁症到底从何而来?我们的大量临床心理干预实践,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实践表明,抑郁症的主要根源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如果患者过去遭受的心理创伤未得到真正的修复,也未塑造起越挫越勇的高逆商(AQ),缺乏应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和方法,那后续他们遇到类似事件时,创伤极容易被激活,再加上遭遇新的创伤,就很可能令病情迅速恶化,情绪崩溃。
这时,患者再吸入艾司氯胺酮或接受“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有没有用?或许有,但这又回到了容易产生心理依赖的问题。
又或者,随着创伤不断被激活,这些方法的作用越来越弱,患者不断体验希望到绝望的痛苦过程,最终对这些方法产生了排斥心理。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出发,虽然我们还不能明确该“个性化神经调节方法”具体是如何起作用的,患者的情绪好转时,其心理过程和认知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所以不排除这种方法违背了人的正常情绪反应,大脑被刺激后产生的积极情绪,并不一定是患者的真实反应和感受、内心世界的真实声音。这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上讲,这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更重要的是,如果该刺激只是让患者感到平静、愉悦、甚至是开心,而缺乏认知层次上的提升和深刻的自我反省,那这算不上是真正的康复,更谈不上创伤修复。
真正“治本”的抑郁症治疗方法应该着眼于心理社会的根源,修复患者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纠正其扭曲的认知,加强其自我反省能力,提升他们的认知层次和逆商。
这样,后续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才能更加理性、积极地看待,更有智慧地应对,避免再次形成心理创伤,也就避免了抑郁症的复发。而这些就是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的重心。
所以,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科学家们会发现越来越多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物理治疗或药物,这值得认可,但不宜盲目乐观。它们投入临床中使用时不是“神药”,只是“缓兵之计”;旨在为患者争取到窗口期后,然后马上解决抑郁症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家庭治疗和深入的心理干预。
而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仍是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有意识地去改善亲子关系及家庭氛围。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加快孩子的康复,甚至让后代在此基础上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提升整个家族的幸福指数!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精神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