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我辈俗人,学习《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俗人,至少我知道学习《道德经》智慧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俗人,《道德经》更像一种语言,一种可以跟天地、跟众生对话的语言。

就好比语言本身给人带来的快乐就是能够和别人很好的沟通,学习道德经的人,极具慧根,真要懂了,你连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都不会产生疑问,因为你也是天道的一部分。

天道作为所有人生存的一个载体,我们相互作用,而作用的结果就是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归宿,道法自然,水善万物皆不争,无为无不为。

学着不要用设问的方式解答问题,而是,利用道德经的智慧指导自己修行,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顺其自然,如何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如何实事求是。

很多人就《道德经》5000字,章节前后顺序,以及版本考究,大可不必,因为老子给我们一部工具书,你要明白历史周期变化的规律,人性的弱点,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果律和对立统一规律,以及万事万物需要遵循的那个道。

很多人喜欢道可道,胡说八道,道听途说,每个人的道德本质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解读的道也不一样,言语道断,一说即错,很多时候需要修,需要悟,而不是求,也不是找到一个主,让自己心安住。

真正让心安住的是我们自己,并非道德经。

我们需要寻找的也不是老子的道而是我们自己的道,就是这么简单,但就是做不到,你说气人不齐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并不是文化观念而是修行标准。

就好比《道德经》从来不是让你去寻找道,而是要修行自己,修行自己德行、福田、以及性情,很多人办错事就是因为一念之差。

人生是为了什么?除了现实,我们更应该拥抱变化,社会也许经常毒打我,也不停鞭策我要成为一个强者,因为这个世俗社会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从来不给我们机会选择更多,比起选择,我们最先学会的一定是妥协。

人生就是修行,《道德经》只是万千法门的一种,卡哇伊借鉴,可以学习,可以照搬,可以照抄,绝大部分人和别人认同的方式并不是直观的认同。而是做人做事原则和底线,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自洽和他恰。

不仅中国人学习《道德经》韩国人、日本人、外国人呢都学《道德经》并不是因为道德经了不起,而是具体到某种社会实践上,大家通用的概念,或者通用的修行方式。

一路走来,不是因为你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也许只是都读过《道德经》的人在某一个时间点相遇了,而你以为你们的缘分是天注定的,很多时候缘分也许是一本书、一种态度、一种道法自然的精神。

世界远比你要想象的神奇很多,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言归正传:有以下十个意义!

第一、知道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共同作用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我们需要辩证思维看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形式逻辑的底层逻辑,细思极恐的秘密。

第二、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学说话只要十几年,学不说话得一辈子,缄默和沉默是金,毫不避讳的讲,几乎没有人到处说自己读过《道德经》,但是道德经的智慧贯穿始终。

第三、道就是规矩,有可为必有可不为,为所欲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遵循事物变化的道理,以及不停寻求突变的路径,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办自己想办的事,其实后面谈恋爱结婚,其中也暗含道理其中,玄妙莫测。

第四、《道德经》准确说是修行法门,但是仁者见仁,知者见智,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道德经》获得的智慧也不一样,黄磊说过,黄山迎客松,对于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作用是不一样的,木匠看见想砍柴,画家看了想构图和色彩,诗人可能想到气节,生态学家则更注重环境,以及交换气体排放之间的科学。

第五、跟学佛法一样,不需要你入门,也许你每天熟悉和熟练背诵道德经,也是播下一颗种子,终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道法自然,自然和大自然还是有差别。

儒释道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信仰,凝聚力和向心力,想要让自己走得更远,你得懂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也许你做不到,但是也能遇到同样修行的人,圈子和人脉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文化认同和细微磁场感知得来的。

不要试图给所有问题给合理的解释,《道德经》5000年经久不衰,根本不讲道理,而《道德经》演化的学脉、法脉、道统,数不胜数。

《易经》《道德经》被称为大道之源,大道至简,殊途同归,追求真理的路千万条,《道德经》只是其中一条,也许你不适合学,但一定有适合你修行的道。

人生路漫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

生死的界限很模糊,朝闻道夕死可矣,死亡不可怕,可怕死之前还没弄明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找和探索,不需要解释,不需要证明,你活着已经证明了一切,生命本来就应该遵循自然变化,因为我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六‬、念‬一句‬佛号‬,念‬一句‬道‬经‬,用‬道德经‬中‬的境界‬,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第七‬、明白‬无为‬、有为‬、无不为‬、不执着‬占有‬和‬控制‬,不‬刻意‬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物质‬和‬追求‬,活在‬当下‬,我们‬无须‬对‬所有人‬负责‬,我们‬为‬自己‬,为自己‬的青春‬负责‬,仅此而已‬。

第八‬、《道德经‬》的‬智慧‬言语道断‬,一说‬即错‬,我们‬自己‬修‬,自己悟‬,每个人‬境遇‬和‬文化‬属性‬不一样‬,人生‬的路‬也‬不一样‬。而且‬我们‬要‬熟知一点‬,虽然‬各自‬的道‬不一样‬,但‬最终‬要‬去‬的‬地方‬是‬同一个‬地方,让自己‬心安‬的理由‬一定‬在‬自己‬心间‬。

第九‬、你‬读不读‬《道德经‬》都‬无所谓‬,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良心‬、良知‬负责‬,即使‬你‬没‬读过‬书‬,你也‬有‬一个‬很好‬的追求‬和‬智慧‬,豁达‬的心态‬和‬开朗‬的生活。

第十‬、永远不要‬和‬别人‬争论‬《道德经‬》的‬内容‬和‬解读‬,就‬和‬《侠客行‬》中‬那些人‬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答‬案‬不一样‬。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章\ ...

  • 知天敬命不妄为

    叔本华说: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题记 知天敬命的基本要求是:尊天重地,赞化天地,道法自然,敬畏生命. 自古以来,东西方对天象和人事的关系就高度重视,这也许与人类最初的认知有关,却不乏生 ...

  • 千古奇书《素书》

    一个"素"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涵深刻人生智慧,读懂的人不简单! <素书>全书6章,132句,1360字的类似"语录体"的书,被历代隐士高人.谋臣 ...

  • 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怎么去理解

    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怎么去理解

  • 道德经 25章 道法自然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 ...

  • 《道 德 经》 第 二 十 五 章《道法自然》【25】

    《道 德 经》 第 二 十 五 章《道法自然》【25】

  • 新时代学习中国书法的现实意义

    很忙很累了,为什么还要学书法?(什么是书法)1.是人眼.脑.手的同步配合运动,是手部肌肉的精微运动训练,是人体意念.气息.力量的综合调动.五指对应五脏,所以养生和益智作用是学习书法的首要功能.有人说书 ...

  • 学习《道德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古代有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其中<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被后人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qu ...

  • 197米果:校外学习的现实意义

    一.校外学习在办学和功能上具有辅助性 (一)校外学习对于学校办学是一种补充 校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之外接受的教育的一种形态,也被称作野外教育.校外学习并不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对立,相反他属于辅助教育 ...

  • 老子《道德经》所倡导的三宝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网易网站慕课中的老子<道德经>课程终于听完了,自觉受益匪浅,便参加了老师组织的网上考试,最后一题是谈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三宝对当下人们生活的意义,要求四十分钟内写五百字,我 ...

  • 老子《道德经》中“尊道贵德”理论价值与“自然”观念的现实意义

    道家所谓"自然"者,万物自己这样.自己如此之谓也,而自己这样.自己如此的"自然"又具体表征为多种状态和情状: 一是无意识性; 二是自然地.不借助外物他力; 三是 ...

  •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取向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深入探讨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路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提升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

  •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有哪些

    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点: 1.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 ...

  • 胡光宇: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2016-06-22 17:34  胡光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

  • 【新题备考】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复习之“现实意义题”备考

    声明:材料来源于区域课改交流平台及网络,仅用于学术交流.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由sunshine-qykgjlpt)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