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一大功:成就了《红楼梦》
毛泽东:“不读三遍红楼梦,不算是一个中国人!”
黄遵宪:《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鲁迅: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王国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於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小编经常是有闲暇时间要读一章《红楼梦》,其文学性、哲学性、社会性等等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家都知道,曹雪芹著了前八十回,高鹗续著了后四十回。
在清初,《红楼梦》不叫《红楼梦》,叫《石头记》,曹雪芹只写了八十回就撒手人寰。
而且,《石头记》由于有针砭时弊之嫌和大量男欢女爱的描写,一直是禁书。
为何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为何从《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为何《红楼梦》得以面世,成为旷世好书?
作为后世的我们,乃至全世界嗜读《红楼梦》的读者,都应该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好名声,但却不能磨灭他的一大功,就是成就了《红楼梦》。
这个人,就是被后世众说纷纭的清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是也。
和珅为何成就了《红楼梦》,这要从《四库全书》编纂说起。
盛世必修典,宋朝有《资治通鉴》,明朝有《永乐大典》,大清朝到了乾隆年间,国泰民安,老百姓生活富足。
励精图治的乾隆将大清盛世推向了巅峰,乾隆自认为德行足以广被天下,于是开始在“立言”上做文章。
于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宣布成立四库全书馆。
四库全书编纂经历了十年之久,前四年由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担任总管,后四年,则由乾隆最信任的和珅总管。
和珅在担纲编撰《四库全书》时,开始了与《红楼梦》的机缘。
在后世人眼中,和珅是一个溜须拍马,贪得无厌的人。
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毕竟无法还原当时的真相。
但是,和珅绝对是一个有学识、有见识的人。
《石头记》写于乾隆中期,其实也就是写曹雪芹自己的家世。曹雪芹生于富宦之家,生活锦衣玉食,后因为曹家在康熙诸子争夺皇位战中,支持八皇子胤禩,四皇子胤礽也就是雍正即位后抄没了曹家财产,当时曹雪芹只有13岁,成年后更加穷困潦倒。
生活的巨变让曹雪芹奋笔疾书,隐居西山数10年,留下了《石头记》前八十回后病逝。
《石头记》在当时是一本禁书,因为他映射了当时的朝政,同时也有多处为当时所不能容忍的男欢女爱场景,被认为“有碍观瞻”“诲淫诲盗”。
但是一本好书,永远不会深沉海底。
《石头记》碰上了编撰《四库全书》的和珅。
和珅的党羽苏凌阿将《石头记》献给和珅一睹为快。和珅花了几天时间夜以继日读完后。
他的评价是:好书,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为四库全书总编,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本书推而广之。
单从这点看,和珅是一个爱读书之人,而且,欣赏水平不可谓不高。
最重要的是,和珅有足够敏锐的文学眼光和文学情怀。
但是,要推广这本书,而且将其收录到《四库全书》,有两个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让《石头记》解禁。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让这部无尾之书有收尾。
和珅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当然不难,他有的是足够的沟通协调平衡能力和足够的资源。
解决难题的核心是找一个与曹雪芹才华堪当伯仲的人来整理和续写《石头记》。
很快,和珅就找到了合适人选。
这个人就是高鹗,多才多艺,性格爽朗,写小说、诗词、绘画、戏曲都是精通熟谙。被称“金石之学亦靡不通晓”。
和珅对高鹗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整理,就是修改包括影射朝廷之处和大肆渲染男女私情的场景;二是命其续写。
高鹗本就痴迷于《石头记》
双方一拍即合。
和珅对高鹗道:“某些影射朝廷的地方要么删除要么改动,至于曹雪芹在书中大肆渲染的男女私情,不是不可以写,只是不宜写得过于细腻,作淡化处理。”
高鹗本就喜欢《石头记》,以国家的名义请他作续集和修改整理,兼之酬劳不菲,当然求之不得。
要想让《石头记》面世,和珅有一个更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丢了乌纱帽甚至身家性命。
怎么说服当朝皇上乾隆?
只有乾隆认可,也只有必须让乾隆认可,《石头记》才能纳入《四库全书》,为后世所品读。
和珅从来不缺洞察人性和平衡的能力。
他决定先从乾隆一向尊敬有加的皇太后入手。
得知皇太后当时卧病在床,心中十分烦闷,他果断决定将此书献给皇太后。
和珅每天都去探望皇太后,请安后打着为皇太后消遣解闷的名义,每天为皇太后讲一段《石头记》
一本好书,从来都不缺欣赏它的读者。
皇太后自然也在此列。
渐渐的,皇太后离不开《石头记》扣人心弦的情节,甚至在病愈后仍然要求和珅每天为自己讲一段。
最后,皇太后已经不能满足和珅每天讲一点,而是直接让和珅呈上后自己阅读。
和珅见目的达到,趁机说出本意:“《石头记》是千古第一奇书,无奈被冤枉为禁书,真是可惜!
当然,皇太后的观点和和珅惊人雷同。
身边最亲近的额娘和最信任的大臣都对《石头记》青睐有加,乾隆很快就命令和珅对《石头记》重新审查。
审查的结果当然是通过。
乾隆看了《石头记》也爱不释手,于是下旨为《石头记》解禁。
“查禁违逆书籍,是为了端正世道人心,承办大逆不道,煽动民变之徒。《石头记》不过都是家事,只能算是才子之书,从此解禁。”
徜徉在历史的海洋,在与和珅的碰撞中,常常深思和自问:
“和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难道和珅的正面形象就是卑躬屈膝、溜须拍马和贪赃枉法吗?”
从对《红楼梦》的态度可以看出和珅的眼光、判断力和文学素养,对自己看准的美好事物不遗余力推进。
无疑,从《红楼梦》面试这件事推断,和珅是唯美的,阳光的和执着的。
难怪大功告成后,高鹗问和珅:为何将《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用意何在?
和珅解释道:“一是因为《石头记》名字过于平凡,缺乏吸引力。二是这本书让人有如梦如幻的感觉,金钱、权力、美女总是能让人如醉如痴,但实施变迁,最后无不是红楼一梦!”
无疑,和珅的境界达到了堪有人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