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行为改变,试试这些方法

上周看了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关于开启行为改变的一些具体做法,颇有感触。这些做法似乎与我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情,不谋而合。

1、奇迹提问。

很多时候,改变很难发生,是因为那个看起来很难改变的事情就立在眼前,自己在无数次的发起冲击中都败下阵来。

比如一个孩子在考试中总是会把题目看错,或者说审不清楚题目。

以往,我们会怎么问,可能会说,孩子,面对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样。

如果是奇迹提问,就会问孩子,如果奇迹发生,你在考试中把题目给审对了,没有看错题目。如果这样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可能孩子会说,那我要把题目多读几遍。

我们可以发现,奇迹提问,是先往前多看一步,那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个时候,人心中的一些顾念会减少很多,也就是把心中的防御机制给绕开了。再往回看,看到具体的方法与路径。

这里的关键是什么,是我们通过创造奇迹的方式,让行为改变者看到了好的结果,这是一种动力。可能改变者之前不会想这个问题会解决。

在班级中,奇迹提问也会有应用场景。比如早上的晨会,面对一些屡次犯错的事情,就可以问,如果现在我们在这个事情上已经做得很好了,那么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2、小步子原则。

小步子原则,并非我们之前一直认为的,在改变孩子行为的时候,要放低要求,要切口小。

这里的小步子原则,更多的是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接纳自己不能控制的。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孩子就是不交作业,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大推作业本中,惊奇地发现了他的作业。虽然里面对没有几个。

但是第二天的晨会,我还是表扬了这个孩子。因为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至少把作业上交来,是自己能够控制,但是关于内容,估计不能控制的成分就多了。

这里的小步子就是至少让这个孩子把作业给交上了。

小步子原则就是专注自己当下能够做的事情。

小步子也是一种触发,就像多骨诺米牌中的第一张牌。

3、情感触动。

在改变这件事情上,我们是非常容易被一些情感触动的。

我们被一些焦虑、恐惧的消极情感触动,也会被爱、同情、友好等积极情感触动。

但是,现实中我们基本就是在用消极的情感在促成改变者发生行为的改变。

领导会在公开场合训斥员工,希望员工好好干活。

老师会批评学生,希望学生能够好好听话。

我们自己也是习惯了用不良情感来刺激自己,今天没有学习,玩了一会,就会自责。

我们对于内疚、恐惧能够改变行为,太深信不疑了。

但是这样有用吗?

显然不是。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改变者的一些不良行为,就是应对不良情感的方式。比如抽烟、喝酒。本来可能改变者压力大,才抽烟喝酒,现在继续用不良情感去施压,只会是抽更多的烟、喝更多的酒。

其实是越自责,越容易放纵自我。

这一段时间,我会拉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补课,可能是中午时段。孩子们来了肯定也是有点不愿意的。

我就做一件事情,个别孩子来了,我就先发一圈零食,大家先吃了,不想吃的,可以放着,然后大家一起做作业。那感觉完全不一样,因为开场发吃的,一下子让孩子们有了好的情感体验,感觉中午过来,也还是可以的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