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医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关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古代中医学中的成功运用,它肇始于《黄帝内经》时期初步形成,历经古今医学家的深入实践,通过不断发掘整理、提高,从而形成了基本完备的学科体系。”--《中医时间医学全书》

其特征是:

以天人相应辩证哲学思想为主导,

以《黄帝内经》等古典时间养生和治疗思想为依据,

以两千年来因时养生和因时治疗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成果为基础,

以现代时间生物学及现代生理病理实验学研究为验证,

包括了中医时间养生、依时诊断、按时用药、按时针灸、因时按摩、因时治疗等一系列临床实践的临证精华,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医学治疗效果、拓宽了中医学理论及实践的空间并具有无限广阔的运用前景。

中医时间医学的古代哲学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的有关“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气合,命之曰人”的理论,古人指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所谓得五行之胜,各以气命其脏。”从而说明自然大环境与人体小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尽管人类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很强,但仍然不能摆脱自然界的羁绊,因而要被自然界变化的时间节律所支配,由此古人创立和发展了五运六气及子午流注等重要的时间治疗学说,这些学说为现代的中医时间医学发展奠定了核心。
中国古代哲学以人、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倾向于以生命的观点看待天地万物。而生命的演进具有时间性和方向性的特点,所谓“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素问·玉机真脏论》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古代重视时间的思维偏向,形成了以时间为统摄的时空观。
《管子·乘马》指出:“春夏秋冬,阴阳之更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变化”可见阴阳变化是宇宙有节律运动的最根本的原理与法则,万物的生长收藏均受阴阳的支配。

因此,人类的生命活动应当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间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