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故事你熟悉,“黄狗传书”听过没?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古代传书信的典故。
从好诗词的一道题开始:
有个成语叫做“鱼传尺素”,出自《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在古代,除了”鱼“可以传书以外,还有很多动物形象具有传书的功能,下列哪种动物做不到呢?()
A 青鸟 B 苍鹰 C 黄狗 D 鸿雁
答案:B
解析:
【“青鸟传书”的证据】
传说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
李商隐的《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的《七夕》“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黄狗传书“的证据】
黄耳传书(成语),意思是比喻传递家信。出自《晋书·陆机传》。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陆机传》:“(陆)机有骏犬,名曰'黄耳’。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jī,送)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行,遂至其家,得报乃还洛。”意思是说,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洛阳做官,离家千里,难通音讯。他家有一只狗名叫“黄耳”,有一天,陆机正想念家乡,就随口是对身边的黄狗说:“你能帮我传信吗?”黄狗竟摇摇尾巴表示答应。虽然很吃惊,陆机还是将信绑在了黄狗的脖子上,放它出门。结果二十天后,成功的将信送出去了,还带回来了家里热回信。就将经常为他传送书信。后来,黄狗就成了传信使。后来也常常称家书为“黄犬书”、“黄犬音”等。
【“鲤鱼传书”的证据】
在纸还没有发明前,古人常用一尺左右的白绢来写信,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古人还把信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因为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札”或“牍”,所以书信又称“书简”、“书札”、“书牍”、“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因而书信亦称:“尺牍”、“尺牒”、“尺书”。例如,白居易:“白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岑参诗:“相思难见面,时展尺书看。”
“鲤鱼传书”典出汉代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这首烹鱼得书的民歌,铺衍出了鲤鱼传书的故事。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就令鲤鱼充信使。唐诗人孟浩然的诗中也说得很明白:“尺书如不吝,还望鲤鱼传。”
唐代王昌龄《独游》中“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这里说的“双鲤鱼”,并非真是两条鲤鱼,而是形若鲤鱼的信函,在此用以代称书信。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这里的“双鲤”,也是指的书函。唐代,自贞观年间始,就用厚茧纸制信函,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鸿雁传书”的典故】
典出汉书《苏武传》。据载,苏武出使匈奴,19年不得归。后汉匈通好,而匈奴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至匈奴,探得苏武确息,往见单于,称天子射猎长安上林苑,得一雁,足系帛书,言武在某一泽中。单于闻言,惊视左右,只好向汉使谢罪。
唐人权德舆有诗曰:“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宋朝秦观的《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鸿雁传书”的故事。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则返。因而古语以“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阻隔。又以“雁足书至”,代指音信相通。
你还了解那些关于动物传信的典故,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