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胜龙心蔗林茂德楼的传奇
龙心蔗林的茂德楼是南胜所有圆形土楼中最小的一座土楼。它坐东朝西,两层的建筑,连同公厅及楼门间共有十八间,每个房间都不大,大部分是两间一个门户,曾经住着七八户的人家,楼内所有的住户都是杨姓的同宗同房亲人。茂德楼因住户早就搬离土楼,年久失修,大部分已坍塌,只剩几间较为完好的,楼内已是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别看小小的茂德楼,它却有这不平凡的传奇,各位看官如有雅兴,且等小编一一道来。
首先,先说说它的来历。晚清的时候,今茂德楼的所在地上边一块地上有一座大墓,是霞寨人的墓地,所以当地人都称之为霞寨墓。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一大群霞寨的人前来墓地认祖扫墓。当时,原住在三斜坑人氏杨文清,搬到了蔗林来住,他热情地招待了那群霞寨人,一来二去与他们成为朋友。后来,杨家在蔗林人丁兴旺,眼见人口众多,得考虑再建楼房。杨文清看上了霞寨墓前方的那块地,想把它拿来建楼房。可是,在封建社会,人们对于墓地的风水是非常重视的,素有:“前挡五里,后推铺二”的讲法,意思是墓地前方五里内,后方铺二里(古时,一铺等于十里。铺二,即十二里)的地块不允许被占用,这样会破坏了墓地的风水。因此,想拿这块地建房并非易事,但杨文清还是想试一试。
一年,又到清明节,霞寨人一如既往地前来认祖扫墓,杨文清依旧热情地招待了他们。歇息闲聊之余,杨文清斗胆向霞寨的朋友提起:家里人口多,房子不够住,想在前面建几间房……不想对方一阵迟疑之后,竟答应说:既然是建几间就去建吧。杨文清一听大喜过往望,连忙致谢。
清明节一过,杨家人边开始忙乎起建房来,这回,他们可不是建几间房,他们是要建一座楼,而且这座楼必须得在第二年清明节前建起来,不然会遭到霞寨人的反对阻挡。于是他们就急赶慢赶地抢建茂德楼,当时为了赶速度,楼的公厅左右一段的墙竟没有打地基,直接在地面上就夯起了土墙,为了防水,这段墙的地面部分墙土夯得比其他地方厚了许多。这在今天,依然看得一清二楚。就这样,茂德楼终于赶在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完工,并搬了进去居住。
这年,霞寨的人们来扫墓时,看到墓前方平地起了一座楼,心里五味杂陈,可是顾念友情又不敢说些什么,杨文清一如往常地热情招待了他们,便无其他事端。后来,在文革的时候,破“四旧”霞寨墓难逃一劫,被挖了,之后,霞寨的人也没来扫墓了,最终霞寨墓消失了,茂德楼热闹了起来。
再来说说茂德楼的红色传奇。解放前,红三团在欧寮及尪仔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红军经常要下山来补给。白军封锁得紧的时候,山上缺衣少食,当时茂德楼的杨家人会偷偷地送东西去接济红军战士,因此跟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几个红军战士在风声不紧的时候会到土楼里做客,军民一家亲。尤其是红军女战士张玉英(后来是海南洪椰子的老婆)、珠清、男战士培德(后来在云霄乌山牺牲)经常到土楼做客。一日,不知谁走漏了风声,一个晚上,时任伪镇长杨宗汉带兵来到了茂德楼,因戴念同是杨家本姓,杨宗汉召集楼内的居民集中只是说了句:不要让陌生人来。然后就带兵离开了,而此时三个红军战士躲在楼上的隐秘处,好在有惊无险。
而杨文清的儿子杨坤土也参加了革命,成为一个地下党员,后任红三团第五支部书记。解放后,文革期间,杨坤土受迫害含冤离开人世,到最后才得以平反。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人去楼空,芳草萋萋,既往已,情怀依旧!
本文内容根据茂德楼长者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