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朱俊明:修武前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54】
修武前世
河南郑州 朱俊明
修武是河南省的一个县,它西依太行,南临黄河,东、北两面衔接华北平原。修武地名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是我国目前仍在使用为数不多的最古老地名之一。修武县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
在上古黄帝时期,太行山脉宁北山(云台山旧称)下这片热土,美丽富饶,河溪纵横,泉潭散落,鱼虾游戏;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翠竹成林,禽鸣兽吟。泞水是条大河,岸边生活着一个以“宁”为姓的部落。在族长宁封子的带领下,男人下河捕鱼捉虾蟹,女人採叶编织衣片,共同钻木取火,烧烤鱼蟹,按需分享,过着最为原始的共产主义生活。有一件事总让宁封子犯愁:当口干舌燥之时,成年人可以到河边手捧河水饮之,而老弱妇孺极为不便,这成了一块心病。某天,宁封子带领族人烧烤鱼蟹,刚刚燃起大火,瞭望的族人就急匆匆跑过来告知,外部族入侵。宁封子一边急忙召集族人迎敌;一边不忘保护食物,将一条大鱼快速地周身裹上厚厚的泥巴,扔进火里。当击退入侵者返回时,大火已息,扒开热灰,见到的是一个有着坚硬外壳的鱼,敲击则发出“砰”、“砰”的声响。试着用双手把它掰开,没有成功,再用一把打磨锋利的石刀切划,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凹线。宁封子铁了心,划钝了石刀,再换一把,划累了就换人再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有族人建议:为取出鱼,不如直接用石块砸,宁封子不赞成。功夫不负有心人,鱼壳终于被分为两半,取出鱼肉食之,美味鲜嫩胜过直接烧烤,尤其是用鱼壳盛水,竟然滴水不漏。宁封子瞬间高兴的手舞足蹈,多年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再也不用为汲水问题犯愁了。为何不能烧出更多的硬壳,来满足不同需求?宁封子指导族人用泥巴包裹大小石头,树墩,及大鱼,再把需要分割的部位预留出来,用不同的大小火堆烧制出不同形状的大小容器。从此,解决了部落的舀水、煮食、储存、等问题。宁封子将这些器物晋献给大部落首领黄帝。黄帝大喜,称此器物为“陶”,认为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发明。加封宁封子为“陶正”,是专门负责烧制陶器的官员。陶器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标志着人类可以摆脱依赖烧烤的饮食方法。同时陶器的出现,也使人类由石器时代迈进了陶器时代。
宁封子经过不断的烧制陶器,改火堆为火炉,能更好的节柴提高热效;选择有粘性的泥土,提高陶器光洁。宁封子奉黄帝令烧制两口大型号的圆形陶器,经过数天的劳作,制型、和泥、裹泥、最后摆放炉中点火烧制。这天,因连续劳作,竟累到在烧制现场,依树而眠。梦中遇一神人,传授其烧制技艺,告诉他:掌握火候温度是烧制的关键,要眼辩火焰颜色,耳听火焰声音,肤感火焰温度,还要根据烧制的陶器大小厚薄来掌握时间长短。宁封子问这次烧制温度上不来是何原因?神人微微一笑,语缓音重,说出四字:舍身成型。宁封子醒来,才知是黄粱一梦。宁封子唯恐梦中所学遗忘,急忙召集身边族人,将梦中所学知识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尽数传授。虽然炉内火苗跳动,柴草霹叭乱响,但是温度始终不高,宁封子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起梦中神人所语,莫非是······于是,宁封子毅然跳入火中,随火跳动,化为人形彩烟,在熊熊燃烧的火炉上空,久聚不散。后人为纪念宁封子舍生忘死,开创制陶业,奉其为陶瓷业的祖师爷、陶神。由于宁封子开创陶业,惠泽华夏,英名远播,此地随被人们称为“宁邑”,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者。
“宁邑”一名,从黄帝时期始,到殷商末期,存世1500多年之久。
公元前1400年前 初冬某天,一支浩浩荡荡的铁甲部队,由西而东直奔商都朝哥(现河南省淇县)。官道上锦旗猎猎,兵丁雄壮,战车隆隆,剑戟闪烁,所过之处荡起尘烟,逶迤数里,久久不散。中军位置有辆宽大带棚的战车,站立两人,一年轻帅气,拄剑而立,盔甲铮亮,英俊刚毅,两眼放光,正注视远方;另一须发皆白,长髯过胸,青布长袍,手持拂尘,一副神仙容态,正与年轻人交谈:“西伯候,咱们已经进入宁邑地界,朝哥已在咫尺。”“贵在神速,太师真乃用兵如神。”被称为西伯候的年轻人回答。“这是正义之师,天助我也,岂是老朽之功。”“殷纣王昏庸无道,天下共愤而诛之。”西伯候正是开创周朝800多年的周武王,太师正是助西伯候创立天下的姜子牙。此时正行进在攻打朝歌的路途中。
殷纣王,名锌,号帝辛,是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年轻继位,曾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练兵铸器,征服东夷,巩固疆土,很有作为。但是晚年,骄傲恣肆,专横跋扈,乱杀无故,不理朝政,昏庸无道;为寻欢作乐专设肉林、酒池,宠爱妃子妲己,整日沉醉淫乱之中,最终众叛亲离。
西伯候,姓姬,名发。继位后,继承祖辈遗愿,对内奋发图强,发展经济,囤积粮草;对外训练兵勇,扫荡邻国,扩疆拓土。成为华夏大地唯一能够与殷纣王抗衡的诸侯国。姬发看到了殷商的末日,抓住时机,顺应天命,与天下诸侯结为盟国,誓要讨纣灭商。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商未周初时期著名的政治、军事、韬略家。先是在渭水垂钓遇到姬昌拜为“太师”,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姬发继位,尊为“师尚父”,统管军事、部队。助周武王姬发推翻殷商统治,建立大周王朝。并继续辅佐周成王、周康王,创立了不朽功勋。这是后话。
此时,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小雨,初始小雨淋在身上倒还驱走了疲惫。小雨越下越大,还伴有隆隆雷声,姬发和姜子牙为鼓舞士气,跳下战车,与兵士一起行进。突然一个炸雷就在帅车前炸响,惊扰了辕马,使帅车偏离官道,狂奔起来 ,过沟越坎,车轭断裂成三截,车也陷入泥泞之中。姬发只得下令就地安营扎寨。不曾想大雨连下三天不止,姬发不由地对天长叹:难道这是老天不助我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随有撤兵之意。一直跟随在姬发身边的姜子牙对姬发的情绪变化看得十分清楚,却在一旁静思不语。姬发见军师不语,便诧异的问道:“轭折为三,雨又三日而不止,难道这是天意不让我伐纣吗?”姜子牙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对商王朝大势已去,必然灭亡,早已成竹在胸,对姬发解释道:“轭折为三,是暗示我们要把兵马战车分为三路,出奇制胜;下雨三日,是为我们洗涤战马,冲刷泥浆,消除疲惫,养精蓄锐,以利迎战。何谓天不助也?”
姜子牙的一番解释,让姬发精神为之大振。随即号令在宁邑驻军休整,操练兵马,修造武器战车。经过数日休整,兵丁将勇,精神抖擞,焕然一新。姬发兵分三路,同时会盟各个诸侯国,浩浩荡荡,杀向朝歌,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殷纣王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大周王朝。姬发登基为周武王。
宁邑,因在此休整人马,训练军队,修造武器战车,成为攻打殷纣王的起始地,功不可没,周武王下令改宁邑为“修武”。从此,华夏大地有了修武一名。由于宁邑一名根植于百姓,存世已有1500多年,突然官方改名修武,人们很难适应。因此,在周朝长达800多年间,修武与宁邑两名并存。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统一华夏,设立郡县制,废除宁邑一词,设立修武县,从此修武成为具体的地域名称。修武县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区域有大小变动,归属由不同郡州管辖,但是做为有着丰富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修武二字,永远镶嵌在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