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情商低,而是三观太正了!
人活着不是为了正确,而是为了在年老的那一天,想到一些事,能让你忍不住扬起嘴角。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永远坚守着自己的准则,活在道德规定的条条框框里,只做符合规则的事,阅读只读“名著”,听歌只听“有内涵”的……
如果你情绪激动说了脏话,他们就会告诉你文明人该如何说话。
如果孩子只想在长大后当个普通的打工仔,他们就会告诉孩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不是情商低,而是三观太正。
所谓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标准。即:你觉得人应该怎么活,事情应该怎么做,世界的法则应该是怎样。
三观太正的人都活在教科书里。他们的思维是这样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简而言之,就是做人就要有人样,不应该做些乱七八糟的事,说些乱七八糟的话,更不应该表现自己形象差的一面。
和三观太正的人在一起,往往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三观很正的人往往善良、靠谱、有原则,和他们一起工作、谈生意,是一件很愉快省力的事,但和他们做朋友恋人,往往就会感觉累。因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必须人模人样,一本正经,才能和睦相处下去。但凡暴露一些小缺点,比如一时兴起熬个夜,看点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做了些不靠谱的事,可能就会被对方悉心说教一番。长此以往,生活的趣味慢慢变淡,耐心慢慢磨没了,感情便也不复存在了。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我,是生理和物质的我,超我是道德的我,而自我在中间调节和平衡本我和超我。三观太正的人就是超我比较强,本我比较弱,自我比较偏向超我的情况。这样的人思维行事中规中矩,对自己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他人也会有很多标准化的要求,容易给人刻板、无聊、甚至虚假的感觉。
这和心理学上的出丑效应类似,才能平庸者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因为一个表现得完全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不真实。而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反而会让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他的真实和接地气,增加信任度。
一个人的生命力表现在对生活的感受上,没有了感受或者压抑自己的感受就活不出自我。而按照别人规定的条条框框、道德标准来依葫芦画瓢的人,是没有创造力的。三观太正的人,就是过于活在理性中,而没有活在感受里,因此,他们往往也因为无法表现内在的真实需求而活得刻板沉重。
《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就是这样一个人。入宫前,她也曾是明媚纯粹,眷恋着爱情的少女,在嫁入紫禁城后,她以皇后的职责为己任,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像她自己所说:“我侍奉太后,尊重皇上,善待妃嫔,处事谨慎,我怕行差踏错,怕被天下人指责。我贤良淑德,怕被皇上厌弃,我不怨,我不妒,我也不恨,我替皇上护好妃嫔,我甚至把她们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我得到了什么?”她是最贤的皇后,却早已不再是最好的自己,自从披上凤冠的那一刻起,迈出的每一步,都不是她的选择。为了大局典范,她压抑了一生,最终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反观三观不那么正的魏璎珞,爱憎分明,刚劲倔强不服输,敢于抗争,敢于活出自己,尽自己最大所能按自己的意志而活。因此,她笑到了全剧的最后,也得到了乾隆最多的爱和怜惜。所以富察皇后说,魏璎珞是自己的希望,是她心中的白月光,像极了那个曾经的自己。临死前,她也不忘在遗书中请求皇上饶魏璎珞不死。
人生短短几十载,如果时时刻刻都要压抑着自己的天性,活在一条“太正确”的轨道上,这样的人生,一定是了无生趣的。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三观不正,凡事没规矩、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无法融入社会;但三观太正,处处规矩、事事端着,不但自己活得累,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压抑。
事实上,并不是优秀的人,才会被喜欢,也不是出身贫穷,就只配按照贫穷的消费标准过日子。如果你只是个刚毕业的穷学生,花了半个月实习工资,买一个轻奢的名牌包,也不用在意同龄人异样目光。每个人都向往舒适优越的生活,如果匮乏只配匮乏,正义只配正义,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指望呢?背上这个包,能给你带来自信,开启美好的未来生活,那就是值得。
有时候,我们不必活得那么完美,不追求正确、高尚、无私,并没有什么错。就像那句话说的:人活着不是为了正确,而是为了在年老的那一天,想到一些事,能让你忍不住扬起嘴角。生活要获得精彩,即使无法做到,也至少要活出风格,活出“格调”。把生活当作一件艺术品去过,做一个人不优秀、不正经、不是榜样的人,也一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