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欲补泻1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五脏苦欲补泻”“五味生,则千变万化,至于不可穷已。故曰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耦,以耦生则成而奇。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耎。热气耎,故其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冲气之所生,冲气则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缓。”

太阳寒水确是能生出卫气!阳明腐熟食糜消化液,怪不得火生土。少阳生出相火?相火如炉中之火。体温?相火。三个阳为什么都是阳,有什么关系?都是想火?🔥?所有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血液就是承载运输,而其中还有各种载体,而其中最最重要的十分重要的就是运送氧气和阴气。

3并进一步论述:“气坚则壮,故苦可以养气。脉耎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以耎,收之而后可以散。”

还强调了“五味”理论的重要性:“欲缓则用甘,不欲则弗用,用之不可太过,太过亦病矣。古之养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不通乎此,而能已人之疾者,盖寡矣。”

5灵活应用,如同为苦味,寇氏认为天冬泄而不收可治肺热,黄连苦燥用于治痢等等,“莱菔根”条下:“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8卷五“食盐”条下:“《素问》曰: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故可知矣……齿缝中多血出,常以盐汤漱,即已,益齿走血之验也。”

9卷十一“葶苈”条下:“《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

寇氏根据五味理论,认为葶苈既是行水走泄之药,那应该是用味辛苦之葶苈,而非味甜之品,以此说明味甜之葶苈不能入药。

在其《用药心法》对药物运用的记载可以窥见受寇氏之影响,“人参、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是也。加以人参、桂枝急扶正气,生地黄减半,恐伤阳气。”可以看出,

东垣对于药物功效的认识及运用是从药物之味入手,先论其味再谈其功效,以味统功效,比寇氏对药物五味理论的认识又更进一步。

寇宗奭《本草衍义》中的方论主要是分析仲景医方中药物的功效主治

4

其实除了对方剂中药物功效主治的阐述,也体现了寇氏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如卷十一“大黄”条下:“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量虚实用药。”

5又如卷十三“桂”条下:“《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

6《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旋覆花味咸、甘,《嘉祐本草》中记载味甘,而《本草衍义》卷十一“旋覆花”条曰:“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

寇氏认为旋覆花味甘苦辛,与前代本草记载相差甚大,显然寇氏是根据旋覆花的走散之性修订了药味,也可以说是推理出的理论之味。

入口则知其味。黄帝内经"曰: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味入五脏,可濡养脏腑,补益气血,然若五味偏嗜,可致阴阳偏颇,又可伤于五脏,肾为先天之本,其所藏元阴、元阳为全身五脏阴阳之本,故五味所入可养肾,反之五味所伤则可及肾。酸入肝,肝为风木之脏,性升散,酸性收敛,逆肝木升发之性,故过酸则耗伤肝气,子病及母,致肾气亏虚,出现肝肾两虚之证,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肌肉痉挛等,苦能泄能降,心火炎上,苦入心,过苦则折心火上逆之势,致心阳衰微,无以温煦肾水,肾虚水寒,出现肾阳虚,心肾不交等证。甘入脾,能补能和,过食甘味滋补厚腻之品易阻滞脾胃气机,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肾失脾胃之养而出现脾肾两虚、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诸证,表现为乏力倦怠、纳呆食少、小便不利、水肿等。辛入肺,其性能行、能散,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肺气以降为顺,过食辛味升散之品可使肺气宣发太过,引起肺虚气逆的咳逆喘息等症,母病及子,致肾气不足,出现肾不纳气,肾气虚等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咸能下能软,肾为封藏之本,过食咸可损伤肾气,进而影响体内津液代谢,导致肾虚水泛,研究证实,高盐饮食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盐诱发的高渗状态促进了肾小球高滤过和尿蛋白增多,而限制盐摄入能明显抑制高血压、蛋白尿等肾脏危险因素。

(0)

相关推荐

  • 详解五味对应五脏用药规律,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详解五味对应五脏用药规律,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张胜兵中医 2021-07-15 ↑ 点击上方"张胜兵中医"关注,学习中医知识,还您健康身体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张胜 ...

  • 《内经时代》补注第十五节

    第十五节  <内经>自相矛盾举隅 金栋按:文曰举隅者,望读者以三隅反也.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隅者何?角也,直角也.盖 ...

  • 《五脏苦欲补泻之原则》一,【理论内容】临...

    <五脏苦欲补泻之原则> 一,[理论内容] 临床用药除了有"虚实补泻"原则之外,还有"苦欲补泻"原则."苦"就是厌恶的意思,&qu ...

  • 《五脏苦欲补泻之原则》

    一,[理论内容] 临床用药除了有"虚实补泻"原则之外,还有"苦欲补泻"原则."苦"就是厌恶的意思,"欲"就是喜欢的意思. ...

  • 治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对五脏“苦欲补泻”的理解【一点资讯】

    宋末金初,中医学的发展一改前人依赖"考据"."训释"陈腐之风,造就一批具有医学变革精神的大家,张元素.刘守真即为其突出代表,他们对经典理论多持实用.致用态度,而 ...

  • 论五脏苦欲补泻

    文章导读: <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是根据五脏的功能特性来指导处方用药的理论.<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 ...

  • 苦欲补泻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气味阴阳的角度,指出:"阳为气,阴为味- -味厚者为阴,薄者为阴之阳","味厚则泄,薄则通".药物气味的阴阳,影响着药物的升 ...

  • 想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医,需要迈过两大关,即脉诊和药物苦欲补泻

    想成为副其实的中医,需要迈过两大关,一是脉诊,二是药物苦欲补泻,这是临床断病用药第一要义,不明则不足言医.今天主要公布的是李士材脉法秘诀.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脉诊的重要性,但很多人都是走个过场,包括专家 ...

  • 王好古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芍药.虚,以生姜.陈皮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 ...

  • 五脏苦欲补泻与喻嘉言清燥救肺汤

    五脏苦欲补泻为中医用药法则之一,五脏各有天性,遂其性则欲,违其性则苦,本脏所苦为泻,本脏所欲为补.该理论对后世用药原则影响深远,现代临床运用亦非常广泛. <素问·藏气法时论>:" ...

  • 肖老师谈用药之苦欲补泻(肖春宏老师)

    ​用山药,我胆大,几十克.许多年前恩师见了说"胆这么大",我答"山药可以当菜吃,吃的量比这多,没事的". 用蒲公英也胆大,治胃病清热不伤正气.我儿时家贫,总吃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