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经络(二)
(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胃经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胃经出现问题时,人会有以下症状: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或口角歪斜,精神方面容易受到惊吓、狂躁,吃得多而且容易饿,胃胀、腹胀;膝盖肿痛,乳腺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
胃经上分布着人体保健的第一大穴——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指,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刺激足三里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力而有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率,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并能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是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侧各向旁边大约两寸处。刺激天枢穴,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还有就是拉肚子。
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肢体萎缩无力时,常取胃经穴位。中医讲:久卧伤气,病人长期卧病在床,脾胃功能肯定不好,也就是脾胃的气受伤很重,刺激胃经可以恢复他们的胃气,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们的食欲开始好转,肌肉也开始有力了。诸如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等穴位。通过贴敷太阳灸都可以很好的帮助病人消除不适。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且不宜先喝蔬果汁、冰镇饮料等,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也许开始吃冰冷食物的时候,不会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增长,就会发现皮肤越来越差,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或是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因为早餐长期吃冷食伤了胃气所致,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脾经的循行路线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前循行,上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步舌下。
脾经不通时,人体会表现为: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无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等。以上症状都可以通过从脾经去治,有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脾虚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培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太白穴在脚的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地方。三阴交,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脚底肿胀、手脚冰凉等,刺激这个穴位都能有效,所以有人称之为妇科病的万灵丹。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巳时脾经旺,为造血身体;“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胃为唾”。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毛病,鼻涕多了要看肺是不是出现了问题,眼泪不正常要从肝上找根源,口水和唾液多了就要从脾肾上找原因。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在日常饮食上注意多吃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脾经的负担。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心经起始于心中,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心经异常时,反映到人体的外部症状包括: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一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在身体保养方面,循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本经的经气,点揉和弹拨重点穴位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和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压迫神经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还能治疗失眠。
经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窝那一段,就是手臂阴面靠小指的那一条线。敲小手臂有酸痛感,敲大臂时有电麻感,这都是正常的经络感觉。
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使人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养生之道: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有益的食物,如饭前吃个番茄,水果可选苹果葡萄,茶水可选红茶、绿茶、花茶,其他还有红豆、番薯、金针、红枣、鸡肉等。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76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无时不在传输邪毒,而其他诸如:大肠排便、毛孔发汗、脚气排湿毒、气管排痰浊,以及流泪、痘痘、呕吐等虽也是排毒途径,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要想驱除体内的毒素,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膀胱经上有几个穴位很好用。
1、 睛明穴治打嗝,可用双手同时按压两侧的睛明穴,使其有强烈的酸胀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针对眼部的自我保健也是很好的穴位之一。
2、 腰背委中求,就是说腰背处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等通过刺激委中穴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还可以治疗腿部的酸胀、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下肢腿软无力,还可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护理。
3、 承山穴。主要用来治疗痔疮和缓解肌肉疲劳以及腰痛等,对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治疗登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引起的小腿酸困、抽筋效果很好。
养生之道: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要想尿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总是憋着,否则久了,就会有“尿潴留”等情况发生。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出现没有弹性的状况。饮食建议:木耳、黑芝麻、黑豆、胡椒、鸡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人工作时整天守在电脑前,经常会肩膀酸痛,如果得不到调养,发展下去,就是后背痛,脖子不能转动、手发麻。通常医院会将这些症状诊断为颈椎病,其实,这是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小肠气血虚弱所致。有人可能会奇怪,心脏供血不足怎么会和小肠有关系呢?这是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 心脏有问题,小肠就会有征兆。
想知道自己的心脏供血是否充足,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我们胳膊肘的下方有一根麻筋,这条麻筋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可以用拳头打一下这条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的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养生之道: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南瓜、冬瓜、鸡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