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碗菜

莫言说,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他说:“人在饥饿的时候特别容易产生幻觉,所以你统观我全部的作品,里面描写的一个人对食物的幻想特别多,写吃的喝的地方很多,写人身体的感觉、肉体感官的地方特别多。”作为作家的莫言,将饥饿的苦难写入自己的作品,体现了作家怀有一颗悲悯的同情心。
现在的年轻一代,基本上没有人经历过饥饿,而莫言那一代人则对“饥饿”铭心刻骨。
1955年出生的莫言,正赶上从1959年到1962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他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味道好极了”……
时光的河,流到八九十年代,虽然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但农村的生活条件还略显窘迫。小时候,村里经常能见到外地来逃荒的人。对于饥饿,我也有着深刻的记忆。
记得有一天,邻居大爷送给我一个苹果。对于基本见不到水果的我来说,这可是稀罕东西,一直舍不得吃,当宝贝一般珍藏着。没想到,小孩忘性大,隔了几天,我就忘了这个被藏起来的苹果,等到想起时,苹果早已腐烂。看着这个无法入嘴的苹果,我伤心不已,大哭一场。
长大后,虽然吃过许多种类的水果,但唯有这个腐烂的苹果,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初中时代,每天早饭主食是一碗红薯稀饭。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明显“供小于求”了。于是,上午课间时分,肚子就开始“咕咕”地抗议。偏偏,校门口有个卖油炸萝卜饼的小摊,每到这时,香味就霸道地入侵校园,让人心猿意马按捺不住。如果某个同学买了到教室大快朵颐,更教人垂涎三尺。
一块萝卜饼,整整诱惑了我三年。毕业离校前,我决定买一个尝尝。那刚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萝卜饼,滚烫,金黄,蹦脆,一口咬下去,萝卜、葱花、面粉以及菜籽油交织的香气扑鼻而来,逼着你迫不及待地咀嚼,恋恋不舍地下咽。
此后,虽然享受过许多美食,但感觉最好吃的,还是那一块萝卜饼。
小时候,我们随着家长春种秋收,更能体会“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的要义。烈日当空的夏日,大人在田野里双抢,我们则在收割结束的稻田里捡拾稻穗。无休止的弯腰、立起,汗水淋漓,疲惫不堪,最终捡到一小捆粮食背回家。忙活几日,得到家长的一个赞许,或者换来一小袋谷子,心中雀跃不已。
走过艰苦岁月,才真正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愁吃穿的时代,饥肠辘辘的光景已经一去不返。当我们享受静好岁月时,是否会时时回味那段日子的“滋味”?
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人践行?消费不能浪费,消费端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酒楼饭店,大厅大桌,大盘大碗,铺张浪费,最后许多饭菜白白倒掉,实在让人心痛。
《史记》曰: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如果我们上菜吃饭,不管在家里还是家外,换上小盘小碗,小而美,都光盘,多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