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宁可娶寡妇,不能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

成家立业这个成语非常有趣,把“成家”放在“立业”之前,或许有人觉得应该先立业,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后再娶妻生子。但是,要考虑到一种情况,古人平均寿命相对较短,三十岁就已经度过半辈子,所以古人结婚较早,男子弱冠之年(二十岁)娶妻,女子十五岁就可以出嫁了。

《韩非子》记载:“男子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相比而言,现代人结婚比较晚,尤其在大城市工作的青年,三十多岁还是单身的大有人在。不管怎么说,婚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果始终保持单身状态,即使事业上非常成功,拥有亿万身家,人生也不算完美,多少会有些遗憾。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婚姻和功名利禄同等重要。古人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候不流行自由恋爱,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父母替儿女选择未来的另一半,除了门当户对的条件之外,往往还遵循“宁可娶寡妇,不能娶生妻”的原则,“生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生妻”一词的由来

根据史料记载,“生妻”最早出自汉代李陵的《答苏武书》。李陵是何许人也?或许你对他不熟悉,但他祖父李广的名气很大,被誉为飞将军。李陵是李广的孙子,作为名将之后,他的军事才华也很突出,带着几千兵马与数万匈奴大军鏖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李陵的投降只是权宜之计,本打算找机会返回大汉,结果汉武帝灭了他三族,司马迁也因替他说情被处以宫刑。李陵心灰意冷,从假投降变成真投降,还娶了匈奴的公主,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结果强行扣留,苏武非常有骨气,无论匈奴单于威逼还是利诱,他始终没有低头。匈奴单于一拍大腿,让曾经同为大汉子民的李陵,试着劝降苏武,所以才有了这篇《答苏武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意思是说,苏武壮年时期出使匈奴,结果在这里放了几十年的羊,如今已满头白发,母亲早已去世,妻子也改嫁他人。众所周知,正常情况下,古代女子不能离婚或改嫁,除非丈夫去世,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被丈夫休掉。所以,所谓“生妻”,是指丈夫尚在人世,却被丈夫一纸休书休掉的古代女子。

虽然古代男性地位较高,可以拥有三妻四妾,但并非为所欲为,更不能随便休妻。如果妻子符合三个条件,不管丈夫多么豪横,都不能把她休了,《礼记·大戴礼》:“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也就是说,妻子娘家人都不在了,或者她曾为公婆守孝三年,或者陪伴丈夫白手起家,即糟糠之妻。既然如此,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休妻呢?比如有偷盗行为,嫉妒心理特别强,喜欢搬弄是非,还有品德极差、红杏出墙。另外,成婚多年没有子嗣者,也有可能被丈夫休掉,因为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二、宁可娶寡妇,不能娶生妻

弄清“生妻”的含义之后,再来分析这句俗语。我们都知道,女子嫁为人妇之后,丈夫因病或其他原因去世,于是她就成为寡妇。在古代,寡妇有可能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说她命太硬,也就是所谓的克夫命,但从深层次分析,寡妇的品行没问题,她也想好好过日子,奈何丈夫离她而去。

而“生妻”就不一样了,既然被丈夫休掉,背后一定有原因,品行方面值得怀疑。古人对名声和贞节看得很重, 相比较而言,“寡妇”比“生妻”更好一些,所以才有“宁可娶寡妇,也不娶生妻”的说法。

如今人们的婚恋观越来越开放,在婚姻方面,男女是平等的,休妻也已经成为历史。如果夫妻性格不合,选择离婚很正常,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离婚之后,依旧可以找到更合适的,甚至三婚的也大有人在。各位读者,假如让你选择,你是选择迎娶寡妇,还是迎娶生妻呢?不妨讨论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