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本雅明 | 书

导在读书会上对我们追问“什么是形式?还有什么形式?”那时对形式的理解,不过是内容之上的叙事结构,反观之这可能只是形式的第一层,本雅明对形式的划分是基于对文字的感知,应当再上一层。

《讲故事的人》中本雅明主要提及了史诗、故事、小说、消息四种形式,其依次由“经验”递减,在内容来源、传播方式、经验传递、时间结构、读者关系等各方面都有区别。

1、史诗

“记忆保留的记录是构成史诗各种形态的创作温床,其中最古老形式的史诗,作为一种宽泛的尺度,兼容故事和小说的要素。”

还无印刷术的时代,史诗口口相传,传受合一,个人经验层累地体现在史诗之中,“一个故事的不同讲法也在逐次渐变。”在编年史中,“解释被诠释替代,诠释并不关心具体事件准确的承前启后,而注重嵌入世界不可理喻的恢宏进程中。”因而,本雅明在此处举例一篇以恢宏的历史诠释开头的小说,作者列举了历史事件,却未对此中联系做出任何解释。

2、消息

故事是“讲”的,小说是“读”的,此不同有赖于印刷术的发明和资本主义,但集大成者却是消息。

消息在文中涉及较少,且在另外三种形式的对立面,因而更容易把握。

① 消息自身所富有 的“合法性权威”,“即使不经核实考证也可信”。但是此类消息并不如先前世纪的报道更为准确。而且消息的“合情合理”与“讲故事”的精神背道而驰。

② 本雅明极具洞见的拨开了“信息”和“故事”的迷雾,一般认知之中,信息是准确的、客观的、不诠释的,故事是极具主观色彩的。但本雅明声称,“讲故事艺术的一半奥妙在于讲述时避免诠释。””能及其准确地讲述最玄怪、最神奇的事端,但不能把事件心理上的因果联系强加于读者。“”叙述赢得了消息所欠缺的丰满与充实。

③ 消息只是时过境迁的缥缈,立足于当时当地,但“故事则能保持并凝聚其活力”,甚至在层叠与积累之中更显珍贵。反观之,即是故事的特质。

3、故事

反观之,即是故事。

本雅明所推崇之经验,是身体力行之后的感知,所以他说,只有远行人和家居者才是血肉丰满的讲故事的大师。他将工匠阶级称为“讲故事的大学”,域外传闻和掌故传闻融为一体。

讲故事也是技艺,讲故事的人也是工匠,“讲故事人的工作恰恰是以实在、实用的独特的方式塑造经验的原材料——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其对立面是工业化、机械化的消息,区别在于对时间的应用,”时间无关紧要的时代已为陈迹。现代人不能从事无法缩减裁截的工作。“

故事所追求的,讲故事的人经验的贯通,甚至到死亡面前才是极致;听故事人的闲适,百无聊赖方是终极境界;讲故事的人放弃“心理层面的幽灵”,讲者与听者、甚至读者相伴。

至此,才对本雅明所说”故事并不真正为材料所决定“,有所理解。材料,即内容,不过是“看门狗”垂涎的“肉”,对不同形式的感知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4、小说

由故事看小说,其不同在于经验的衰减,“讲故事的人取材于自己亲历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转化为听故事人的经验。小说家则闭门独处,小说诞生于离群索居的个人。此人已不能通过列举自己最深切的关怀来表达自己,他缺乏指教,对人亦无以教诲。”

“小说家所需要的持续记忆与讲故事人的短期记忆形成对照。前者致力于一个英雄,一段历程,一场战役;而后者则描述众多散漫的事端。”

“小说的读者则是很孤独,比任何一种别样文类的读者跟孤独。”

““生活的意义”的确是小说动作演绎的真正中枢。此处是“生活的意义”,彼处是“故事的教诲”:小说与故事以这样的标签判然对峙。

尝试理解一下其中的区别,故事是亲身经验与读者的交流,给读者以“指教——是对一个刚刚铺展的故事如何继续演绎的建议。”因而,故事不存在终结,而是人类经验的层累。

(0)

相关推荐

  • 现身说法:如何写一部更易于被搬上银幕的小说

    自古以来,故事就通过许多不同的媒介流传开来.从最早的洞穴壁画到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对讲故事的热爱也促使人类不断的发展.当今最流行的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就是拍电影. 制作一部电影(至少是一部将在电影院或流媒 ...

  • 读书笔记之《生命册》:背负土地行走

    好久没写读书笔记了.不是没看书,而是看了书没有感觉,不想硬写.昨天,终于把李佩甫的<生命册>看完了,终于有了写笔记的冲动. 两年多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出,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

  • 刁克利:如何面对自己的野心、雄心和仇恨

    题图来自网络 二湘空间第六次赠书活动,留言点赞前五名者获赠<世界名著大师课>一本. 无人能及的海上史诗 --读梅尔维尔的不朽巨著<白鲸> 文/刁克利 有这样一本书:英国小说家D ...

  • 从《惊蛰》《麻雀》《旗袍》看海飞和他的谍战世界

    我们时代的文学艺术中,"讲故事的人"正全面复兴.海飞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特别有价值的典型. 海飞说,他"会养一些故事.所谓养,就是不停地吸收与消化,和酿酒没有两样,一定的 ...

  • 文艺批评 | 吴晓东:现代小说家的诞生

    <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 吴晓东著 2021 商务印书馆 编者按 吴晓东老师新著<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商务印书馆2021年)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 ...

  • 瓦尔特·本雅明:讲故事的人

    张耀平 译 一 虽然这一称谓我们可能还熟悉,但活生生的.其声可闻其容可睹的讲故事的人无论如何是踪影难觅了.他早已成为某种离我们遥远--而且是越来越远的东西了.说列斯科夫是讲故事的人并不意味着把他拉近, ...

  • 本雅明 | 讲故事的人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文论家.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到犹太神秘主义的影响.他罕见地将才华和渊博结合起来,不是 ...

  • 回忆总是将曾经爱过的人缩小了看丨本雅明《单行道》

    编者按 看外版书,选译本,挺重要.本雅明的<单行道>包涵格言.笔记和杂感等各种形式,是一部经过升华的哲理作品.据说属于最难翻译的德国文学作品之一.译者李士勋曾表示,他确信这本小书将会像中国 ...

  • 本雅明 | 论原初语言与人的语言

    论原初语言与人的语言(1) 瓦尔特·本雅明/文 李茂增/译 人类精神生活的任何一种表达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这里所谓"理解",作为一种真正的方法,随时随地都在提出新问题.我们可以 ...

  • 本雅明给人最大的打击,是连他都不可能靠投稿写作养活自己

    瓦尔特·本雅明 瓦尔特·本雅明,无论是其对摄影与绘画.摄影史的辩证式论述,还是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所面临的挑战等,都进行过缜密的思考,且其思考译作多种文字,泽被四方.作为在摄影理论上为数不多的卓有贡献者 ...

  • 本雅明:不能选择立场的人最好保持沉默

    批评家守则十三条 1.批评家是文学战场上的战略家. 2.没有明确立场的人须保持沉默. 3.批评家完全不同于旧时代的传译员. 4.批评必须使用艺术家的语言.因为同仁圈的术语是口号.并且只有口号才是听得见 ...

  • 【书探】书的殿堂:本雅明说私人藏书之乐

    打开我的藏书-谈谈收藏书籍 我正在打开我的藏书.是的,我在做这件事.书本还未上架,还没沾染归列有序的淡淡乏味,我还不能在它们的行列前来回巡视,向友好的观众展示.这你们不用担心.相反,我得邀请你们跟我一 ...

  • 荐书 | 图画通识丛书:本雅明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本雅明 霍华德·凯吉尔 亚历克斯·科尔斯 著 姜雪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1-1 ISBN:9787108068866 定价: 39.00元 [内容简介] 一般 ...

  • 【难忘的书与人】范用———书话书的推动者 | 汪家明

    范用(1923-2010)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春意初回的日子,三联书店<读书>杂志一飞冲天,与之同时,又密集推出了多种"书话书",让饥渴已久的读书人大快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