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飞刀论影视|以“人民”的名义“消费”反腐话题
剧情简介: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峰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扑朔迷离。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H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以“人民”的名义
“消费”反腐话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掀起的收拾狂潮势不可挡。老戏骨的春天终于重新夺回了被小鲜肉霸占已久的电视荧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丰满的人物塑造以及制作的精良都使得这部年代大戏注定会是叫好又叫座。它以极富感染力的讲述方式触及到了当下中国社会最敏感,却又是最重要话题:反腐。
其实电视荧屏上从未缺少过这类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火爆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原因。除去其播放时间的恰到好处(正值反腐高峰期),制作方所作出的积极努力(老戏骨精湛的演技,以及强大的叙事能力)等诸多有目共睹的原因之外,或许我们还需要看到该剧自播出以来,自下而上所敞开的一个广阔的可消费空间,为该剧的收视率的攀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一个被称之为消费社会的当下时代,可消费的对象从来不仅仅是一件件商品,它更是可被大众化、娱乐化的话题。《人民的名义》正在将现实主义的诸多严肃的观念大众化、娱乐化,这是该剧成功的又一法宝:首先,反腐的主旋律在其中被置换为一个个复杂的、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丁义珍出逃、陈海被撞、两个“小高”的谜团都构筑了一个神探柯南般的现实情景。其次,政治家之间的博弈又续写了一部现代版的宫廷权谋剧,这类电视剧一贯是高收视率的保障,从十几年前改编自二月河的诸王朝系列,到不久前的《甄嬛传》都是这类电视剧的典型代表。其间微妙的人际关系,以及峰回路转的人物命运都极富戏剧张力,它们都构成了该剧的核心看点。再次,故事情节展开的蒙太奇式的拼接方式,不仅没有打碎叙事结构,反而使得每一条线索都不会使人感到乏味。其间“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表现手法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在一个需要颜值担当的时代,该剧中的俊男美女的搭配也着实让赏心悦目。这些由表及里的细致工作,使得该剧可被消费的买点不断飙升。
所有这些看点要转变为买点,当然离不开“人民”的检验。人民,一个普罗大众的经典概括,一个哲学上的普遍的特殊性,在今天成为了任何一个试图以商业化模式进行运作的艺术作品都无法忽视的力量。因此所谓的喜闻乐见,今天就变成了最富商业价值的代名词。在一个网络民主化的时代,人民对于提升买点的参与度同样不可小觑。仅就该剧播出以来,天猫上同步出现了达康书记同款杯子,育良书记的戏服与眼镜都成为了商家推销的火爆标题,达康书记的表情包也一定增加了网络写手们的点击率。如果说这是该剧所产生的直接的实物消费,并实际上为我们的经济增长有所裨益的话,那么更为隐蔽的,我们对于该剧诸多严肃观念的隐形消费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该剧原本承载的正能量:当该剧原本的反腐案件的分析被消费为一部侦探剧,正义与罪恶的抗争被转变为政治权谋的较量,当“好人”与“坏人”都可以圈粉无数,那么大是大非的价值评判往往不再是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给予罪恶过多的解释与宽容,将更多严肃的问题儿戏化,将原本已经陷入生死较量的反腐问题转变为猫与老鼠的真人版,这样做结果只有一种可能:最终模糊了正义与罪恶的基本界限,它将成为当代社会价值失范的又一典型形态。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