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090.排箫!!!||亲子科学小实验
“趣味科学实验”公众号ID:qwkxsy是公益性质的平台,方便广大的青少年交流和学习科学实验。方便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收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科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孩子内心深处埋下科学的种子。交流合作加微信zhm6334574.
【实验视频】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按图示把绳子穿过琴格小孔。
【2】把音符管安装在琴格上,再把音符条贴在并排的音符管拿起排萧吹奏,仔细倾听排萧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排萧会发出声调高低不同的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排萧是由长短不同的小管组成,不同的管子固有的频率不同,在我们吹奏时吹出的气在管子中形成气流,当气流的频率与管子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共振的结果使声波的振幅加大,即声音响度加大,因此几根长度不同的管子就对应几种不同频率的声音。管子短,它的固有频率高,音调就高;管子长,它的固有频率低,声音就低。请同学们试着吹奏,仔细聆听声音的变化。
【实验认知】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萧,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排萧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震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震动频率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乐音。
【知识拓展】
排萧是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管子都是按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并且把它们并排联接在一起,管子的底部都用塞子堵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吹管,吹奏时,气流进入管中,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排萧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排萧这种乐器既可以独奏又可以合奏。
【实验拓展】
排萧起源于何时,我们很难考查。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推测:大约在7000多年前,有一天,一些原始的中国人经过竹林时发现了一根被风吹断的半截竹子,在风中摇曳,同时发出美妙声音。其中一个人砍了一根竹管,把它握在手中,另一只手捂住竹管的底部,然后吹这支竹管,竟然发出了美妙的乐音。这时其他的人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砍了长短不同、粗细不等的竹管,做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不同的音管,这就是最早的“单管排箫”。
【安全提示】孩子做实验必须在大人或老师的指导下操作,器件不可入口,严禁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