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虽已繁华,精神早就消亡
相声是一门古老的语言艺术,曾经在北京天津一带风生水起。然而,在解放后相声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尤其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小品的出现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相声的衰落就更是不可避免了。而互联网的出现和通信技术的飞跃,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在马三立、侯耀文、马季等相声大师过世之后,不少相声名家也因身体原因和到龄退休相继退出了相声舞台。中国相声界人才青黄不接,创作萎靡不振.经典之作,传世之作,优秀之作很少出现。据业内人士讲,现在相声界的黑幕比足球还黑暗.圈子里山头林立,各自拉邦结派,争名逐利,权钱交易,门户之见,勾心斗角,相互吹捧又相互拆台.女演员常遇潜规则,男演员不上贡,不拜码头就出不来。
为此,小编为所有相声后辈提一个建议:少一点巡演和综艺节目,多一点基本功练习和艺术创作。
周末晚上,东方卫视的《笑声传奇》,我从头看到尾,其中最令我兴奋的是看到嘻哈包袱铺高晓攀、尤现超表演的相声《绕口令》,全程除了插科打诨,主要就是相声基本功的展示,从高凤山的快板代表作《同仁堂》到《三打白骨精》,从《山前住着个崔粗腿》到《红鲤鱼与绿鲤鱼》再到《玲珑塔》,可以说把嘻哈包袱铺这几位年轻人的基本功展示的淋漓尽致。
最近几年,国内相声被德云社的郭德纲带火了,各类相声后辈频出:岳云鹏、高晓攀、方清平、刘骥、曹云金、玉浩、卢鑫、张康、贾旭明、苗阜、白凯南、王自健、何云伟等,这些都是主流媒体频繁曝光的知名青年相声演员。
然而,有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这些所谓的相声希望、相声晚辈,最近几年都在忙着商演,都在忙着参加各类综艺节目,真正沉下心来,回归小剧场、小茶馆,潜心研究新段子的越来越少了。
上述这些青年相声演员的作品笔者基本都听过,无非就是一些网络段子、浑段子、文字游戏等,真正针砭时弊、充满讽刺意味的相声少的可怜,真正与时俱进的相声更是凤毛麟角。
浏览一下岳云鹏的微博,我们发现小岳岳每天都在奔忙于各种演出。电影,音乐、综艺,这些赚眼球的节目小岳岳基本都上了,仔细看下来,作品质量不高,老段子居多。
郭德纲虽然有真本事,但是他的徒弟们并没有正真掌握他的吃饭本领。一片繁华的德云社,前途似乎也并不明朗。几年以后,郭德纲于谦老了,观众审美疲劳了,不知道德云社靠啥生存。笔者大胆断言,岳云鹏几年后可能会离开德云社另起炉灶,郭麒麟又难当大任,何云伟、曹云金这些有点本事的所谓“叛徒”,也会成为导致德云社大象衰落的最有一根稻草。
在笔者看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旦脱离生活,脱离人民群众,必然会衰落败坏。当年相声衰落,就是因为脱离了人民群众。笔者很喜欢南派相声大师大兵老师的相声,虽然产量不多,但是个个都是经典,都在为民请命,都在表达一个相声艺人对当下的思考。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综艺节目下面的观众全都是找来拼颜值的美女,她们除了哈哈一笑之外,不能给节目带来任何建议。一片笑声中,我们古老的传统曲艺,相声就越陷越深,距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
最早的相声是在天桥下面说的,是在普通的茶馆里面说的。那时候的相声只为穷人服务,那时候的演员,说的也都是咱穷人之间的事情。现在相声上了电视、进了大剧院、成了高雅人士的生活标配,这就是忘了相声这门古老艺术的初心了。
庆幸的是高晓攀、方清平、张康、贾旭明等等这些年轻人,依然保留着相声的基本功,依然深爱着他们的语言艺术。虽然他们不是大腕,但他们才是相声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