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阳痿方,启发后来人!想补阳,先补阴,别再犯错了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经有人问我,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必须要做什么准备?
我说,做好犯错的准备。
因为每一次犯错,都是自我反思,和经验的积累。
不犯错,就没有反思。没有反思,就难谈进步。
我说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有一回,我遇上一个男子,年40多岁,什么毛病呢?就是阳痿。
这个人以前一直忙于工作和学术,以至于终身大事一拖再拖。好不容易结婚了,却发现自己有这个毛病,沮丧之情可想而知。
当时,我毫不犹豫,建议他大补肾阳。很显然啊,人家没有阴虚火旺之象,没有肝郁气滞之象,更没有湿热阻滞之象,也没有心脾不足之象,不补肾阳补什么?
结果,这么一用,他最初确实感觉到有效果。但是后来,效果越来越差,以至于症候加重,反倒不如从前了。而且,睡眠还不好了。
面对他,我嘴上说,这是治疗过程中正常的波动,不要丧失信心。但是我心里知道,肯定是哪儿出问题了。
怎么办?我去找我老师。
当时,我老师听我讲述以后,慢悠悠地说道:“别补阳了,补阴精吧”。
我连忙说,患者没有阴精不足的表现啊。除了腰有点酸之外,耳鸣、头晕、乏力、舌红、脉细数等,这些事儿都没有。
我老师却说:“没有,就不补了?补阳的药,越用效果越差,这就说明是阴精亏虚在前了”。
我一听,略有所悟。
回过头,我又查阅资料,让之前的患者用下面这张方子:
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8克,枸杞子、当归、潼蒺藜、人参、酸枣仁、杜仲、菟丝子各15克,肉苁蓉9克,紫河车、鹿胶(兑服)、炙甘草各6克。
这张方子,记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一部学术专著里。我直接拿过来套用。
结果如何?患者前后应用20多剂,中间略有加减,最终生活恢复正常,睡眠、饮食、二便等都很好。
事后,患者还当面感谢我,说我简直是妙手回春。其实,这哪是什么妙手回春啊,我这叫知错就改、亡羊补牢。
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首先,我问你一个小问题,你说中国人在当初创造词汇的时候,为什么说“阴阳”,而不说“阳阴”呢?“阴”,为啥非得在“阳”前头?
我觉得,除了是发音吐字方面的习惯使然外,古人很可能考虑到了一个问题:世间万物,必然是先有阴,后有阳。
阴是什么?阴是物质。阳是什么?阳是功能。任何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物质作为前提。一盏油灯,没有灯油,它不可能发挥功能,发光发热。一团篝火,如果没了木材,它就会渐渐熄灭。
同样道理,我们的生殖功能,作为肾阳的一种表现,它也需要物质的支持。这个物质是什么?就是肾中所藏的精血。精血属阴,故而也可以叫做阴精。
这东西,一旦少了,肾阳这把火是无论如何也点不着的。即便是偶尔点着了,也会在短时间内熄灭。因为啥?你没有油啊,这火是烧不了多久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遇到的那位患者,用补阳的办法,最初有效,后来就无效的原因。
当然,准确辨识肾中阴精不足,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很多时候,患者的表现不明显。阴精不足了,人家也没有阴虚火旺、耳鸣头晕、五心烦热之感。很可能,仅仅是表现为腰膝酸软、脉细、精力不足等。这个时候,就容易看不出来。
那怎么才能看出来?方法之一,是看疗效。阴精不足而导致阳痿的人,补阳最初会有小效,后来往往江河日下。这就是阳热之气不断损伤阴精所致。这就好比油灯快灭了,你不去添灯油,反而是让火苗更大,这不就加速灯油的损耗,从而缩短了油尽灯枯的时间吗?
这个时候怎么办?正确途径之一,是补阴精。而且所用补阴精的药材,最好是性味偏温的,既能补精血,还能补肾阳。再看看当时我套用的配伍:
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8克,枸杞子、当归、潼蒺藜、人参、酸枣仁、杜仲、菟丝子各15克,肉苁蓉9克,紫河车、鹿胶(兑服)、炙甘草各6克。
这个配伍,我觉得就很有特色。
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这些都是直接滋补肾阴肾精的。精血互生,补精必须补血,故而用当归、酸枣仁补血。精血的化生,离不开气的鼓舞和支持。所以,用人参补气。
肉苁蓉、紫河车和鹿胶,善于滋补精血,同时又可以温阳。杜仲,善于补肝肾、强腰膝,改善患者腰膝酸软之态。菟丝子平补阴阳,固摄肾精。
这样,整个方子基本以补益精血为主,温阳为辅,很好地体现了以补阴为前提,同时兼补肾阳的思路。这就相当于,油灯里的灯油被填满了,同时你还点了一把火,于是这灯就彻底点燃了。这和单纯的补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界。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你看有不对的地方,请及时指出。
其实,阳痿患者运用补阳药,结果越补越差的现象,在临床中常见。这个时候,转而以滋补精血为主,的确是可以考虑的思路。这里头就牵涉到辨证的问题,也牵涉到临证经验的问题。我把这些写出来,希望专业的读者朋友,能从中获取一些启发。非专业的读者朋友,你也找到一点思路。
至于说对文中所述配伍的借鉴和应用,一般读者最好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进行。阴虚火旺的、痰湿内积的、肝郁气滞的、湿热阻滞的、心脾不足的,包括肾阳不足的,都不能用,以免变成他症。适合它的,我个人认为,是舌淡红,脉弦细,腰膝酸软、宗筋不振,偶尔可能伴随头晕、耳鸣、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并无明显的寒热之象。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