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案例 丨 一场没有责任人的人为事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08年9月15日,上午十点钟,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十分钟后,德国银行还向雷曼兄弟公司将被冻结的账户转去了三亿欧元。
这三亿欧元,再也收不回来了。
事后,德国法院调查谁该为此负责,查到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大家都有问题,大家都没有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首先调查CEO施罗德。施罗德说,董事会才有权决定是否撤销这笔巨额转账,要查去查董事会。
然后调查董事会。董事会保卢斯说,董事会要收到风险评估报告,才能做决定,要查就查国际业务部。
接着调查国际业务部。据秘书说,当时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在打电话预订全家人的周末音乐会门票,没空接电话。而副经理忙于其他事情,要查去查德国银行的雷曼业务负责人。
法院以为罪魁祸首就是高级经理希特霍芬了。但是希特霍芬说,他让文员浏览雷曼公司的新闻,一有消息,就向他报告。
最后调查第一个知道雷曼破产消息的文员。文员说,十点零三分他看到雷曼破产新闻后,跑到希特霍芬的办公室没看到人,就写了一张便条放办公桌上。他以为希特霍芬回来会看到。
希特霍芬没回来,没看到。德国银行里有人也看到雷曼破产新闻,但是以为领导会知道这事,相信有人会处理好的,就没去提醒或上报。
就是这么一个诡异的过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所有人从智商上没问题,从工作经验上没问题,但是从意识和心态上出现了问题。
关键时刻,各个环节脱钩,所有人都不积极、不主动、不担当、各行其是,最终导致德国银行损失了三亿欧元。
专家分析原因有三个:一是决策层风险意识淡薄;二是银行内部信息沟通不通畅;三是决策流程复杂,应急措施不完备。
现在的企业都提倡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层层监督,层层制约。这种模式放在平时很管用,很正确,但在危机时刻就会显得僵硬、迟钝、滞后。
危机决策与日常决策不一样,因为危机蔓延的速度一般都很快。
如果这时候还用科学决策那套,情报层层上传,指令层层下达,而由于纠错机会稍纵即逝,小危机将很有可能变成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