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玻璃渣”还是“玻璃碴”
看到一则故事,是这样的:
那日,我和朋友在酒店吃饭,得意忘形处打碎了一只杯子。领班急忙过来对服务员说:“快把玻璃chá清理干净。有些玻璃chá在地下,要赶快弄掉。”
说来也凑巧。第二天上班改稿时,一篇文章里出现了好几处“玻璃渣”。才想到,昨天酒店的领班讲了两遍这个词好像都是第二声的?难道?翻看字典才知道,文章内用错了。
渣zhā是指提出精华或汁流后剩的东西,碎屑。
碴chá是指小碎块,器物上的破口。
“碴”和“渣”意义上有相通的地方,都表示物体的小碎块;但又有明显的差别。“碴”指较硬的、有尖角的小碎片,如“冰凌碴、碎碗碴”等。
相反,“渣”则用于尖角不明显的碎块或细屑物。如“面包渣、豆腐渣、干粮渣”等。
“碴”和“渣”很容易误用。比如:
(1)井下放炮时可使用煤粉、碎碴作炮眼封泥,但不能使用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
(2)大明星土得掉碴的学生时代。
例(1)的“碎碴”,指煤的碎渣,没有明显的尖角,应当用“渣”。现代京剧《红灯记》唱词“提篮小卖拾煤渣”,用的就是“渣”字。例(2)中“土得掉碴”的“碴”更应当换成“渣”,土的结构很松散,它掉下的碎屑,不是坚硬的、有尖角的“碴”,而是细碎的“渣”。
再看两个句子:
(3)涵洞下面满地都是细碎的玻璃渣。
(4)酒店地上、餐桌上,到处散落着碎玻璃渣。
这两个句子中的“玻璃渣”,指的是玻璃的碎块,当然有明显的尖角,应当写成“玻璃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