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共同管变异

胆胰共同管变异

胆胰共同管(pancreaticobiliary common channel)又称胆胰共同通道或共通管,一般指胆总管末端与主胰管汇合(合流)点至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部之间的管道,长度多为4〜12mm. 管径为0.4〜3.4mm。共同管的解剖形态与功能调节均较复杂,变异甚多。在共同管周围,以及胆胰汇合点之前的主胰管近侧段和胆总管末端,通常应该有Oddi括约肌(与十二指肠环行平滑肌延续)分布。胆管括约肌和主胰管括约肌的作用在于分别保持正常的胆管内压和胰管内压,防止胰液反流。
在生理状态下,胰管内压一般高于胆管内压。嵌顿于共同管的结石在临床上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有人认为这与共同管周围的括约肌痉挛,使得胰液有机会反流入胆管有关。在连续或系列的二维MRCP检查时,人们经常发现同一个共同管的实际形态和直径大小并非恒定不变(图1、图2)。变化原因除了观察角度因素外,更可能与生理状态下Oddi括约肌的张力状态改变有关。
图1  胆胰共同管形态改变MRCP表现

女性,62岁。屏气二维MRCP显示胆囊(GB)、胆总管(CBD)、主胰管(MPD)与十二指肠(DUO)的空间关系。图(A、B、C)从左到右显示胆胰管连接部形态逐渐变化,提示Oddi括约肌由收缩状态向舒张状态(箭)转变,在胆总管下段可见由胆管括约肌形成的胆总管切迹。

图2  胆胰共同管形态改变MRCP表现

男性, 56岁。屏气二维MRCP显示肝外胆管(EHD)、主胰管(MPD)与十 二指肠的空间关系。图(A、B、C)从左至右显示十二指肠降部和胆胰管连接部形态逐渐变化(箭)。

在解剖学上,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通常是胆胰共同管的最窄部分,它的直径大小约为 2mm。认识这一结构的临床意义在于较大的胆管结石经常滞留于此,造成胰胆管梗阻时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各种胆胰疾病(图3)。
图3  胆胰共同管结石MRCP表现

男性,79岁。胆胰共同管结石引起胆管梗阻。A. MRCP 显示胆囊、胆管和胰管扩张,胆总管远端见杯口样梗阻(箭);B.MRCP显示梗阻病变(黑箭头)与十二指肠内侧壁关系密切,十二指肠有明显压迹;C.轴面脂肪抑制T2WI显示胆总管内低信号结石,结石周边环绕胆汁高信号(箭)和十二指肠稍高信号;D.轴面同相位T1WI显示结石为稍髙信号,结石周边环绕由胆汁形成的低信号(箭)。

根据胆总管和主胰管汇合点的位置与十二指肠降部侧壁的关系,可将胆胰共同管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约74%的胆总管和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形成共同管(图4),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其中,约31%的共同管长度<3mm。共同管外形可呈壶腹状,也可无壶腹表现。
约26%的胆总管和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不汇合,无共同管结构(图5)。其中19%两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而7%在两管之间尽管有组织隔膜,却在十二指肠乳头黏膜面仅有1个开口。
胆总管和主胰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外侧壁之前高位汇合。

图4  正常共同管MRCP表现

胆总管(CBD)和主技管(MPD)在十二指肠(DUO)壁内汇合,形成一个适当长度的其同管(箭)。A.共同管长度>3mm,右侧输尿管上部(U)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外侧;B.共同管长度<3mm。注意图中共同管长度与主胰管直径的大小比例关系。

图5  共同管变异MRCP表现

图为MRCP图像。胆总管(CBD)和主胰管(MPD) 在十二指肠(DUO)壁内未形成汇合,无共同管结构。

形成一个校长的共同管(图6),而后穿过十二指肠壁,开口于大乳头。一般情况下,当一个成年人共同管(共通管)的长度≥15mm时,可以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在儿童,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阈值是共同管(共通管)长度≥5mm。

图6 共同管变异MRCP表现

图示较长的共同管形成胰胆管合流异常。A.胆管非囊肿型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总管(CBD)和主胰管 (MPD)在十二指肠(DUO)壁外高位汇合,共同管长度为19mm(箭),无胆总管囊肿形成;B.胆管囊肿型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总管和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提前汇合,共同管长度17mm(箭),与A图不同,肝外胆管中 胆总管囊肿(CYST)形成,肝总管(CHD)扩张。可以将胆胰共同管进一步分为无括约肌段(实箭)和括约肌段 (虚箭)两部分,二者的解剖结构和MRCP表现不同。

参考文献

[1] 巫北海,周代全,蔡萍,傅娟,活体形态学(腹盆上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2]靳二虎,马大庆,张澹田,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价值.临床放射学朵志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