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示弱的人,不是弱者,而是强者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当一个人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与磨难,那么这个人才能取得常人所不能取得的大事情。
就好比一潭湖水,越是深不见底,往往越很平静,湖面上不会有太大的波澜,而那些一眼就能看到底的小溪,往往都很闹腾,充满了波纹与浪花。
因此,从大自然的事物中可以得知,一个争强好胜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实力,但是实质上却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失败。
而那些在生活中懂得示弱的人,发呢都深藏不露,拥有深不可测的能力与实力,就像是深不见底的湖水,令人捉摸不透。
示弱的人并不代表了软弱,而是懂得隐忍,虽然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却从来不逞强、不浮夸。
浅水非常的喧哗,深水却非常的沉默。浅水没有很深的内涵,只能用喧哗彰显存在感,进而获得关注,而深潭会不断吸纳万物,一直保持低调沉稳的状态。
对于一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古往今来,有很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的人,皆是因为拥有隐忍的性格,比如战国时期的勾践、秦末汉初的韩信,还有三国时期的司马懿。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者是读过《三国演义》原著的人,便会知道司马懿是一位非常隐忍的人,在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不停的示弱。
虽然他才华横溢,足以可以与诸葛亮相匹敌,但是曹操却认为他拥有一副“狼顾之相”,因为对他非常不信任,时刻都在防备着他。
为了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司马懿在曹操面前非常小心谨慎,始终不敢触碰曹操的底线,直到曹操逝世,依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后来曹爽成为了魏国举足轻重的人,并且一直都对司马懿存有戒备之心,曹爽找个合适的理由将司马懿赶出魏国都城了。
后来,司马懿在高平陵发动了一场战役,并且彻底了打败了曹爽,自此牢牢掌握曹魏大权,可谓是人生道路上难得的翻身。
司马懿逐渐获得了权利,在与诸葛亮对峙的时候,无论诸葛亮再怎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刻意“激怒”司马懿,司马懿都能始终保持心如止水,稳步向前,丝毫不会有任何慌乱。
然而,司马懿获得权力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与他同时代的人也相继离去,只有他福大命大地生活着。
司马懿从二十多岁入朝为官,直到年龄过了70岁才真正掌握住大权,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他时刻示弱、处处隐忍,既磨炼了品行,又从中学会了很多大道理。
  • 越是能力强的人,看起来越沉稳平静。
当人们懂得示弱之后,就会在人们心中留下软弱可欺的印象,给人一种随便都能欺负他的感觉。
然而表面上的感觉,终归与现实想法有很大差距,当这种人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往往会凭借坚定的信念与勇气去克服。
倘若被身边的人误以为软弱可欺,在收到委屈时,往往会奋起反击,让对方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还能够全身而退。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倘若一个人始终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那么在前进的道路上与回到各样的问题,哪怕独自难以应对,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向其深处援助之手。
因为这样的人,会给人营造一种不舒适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将朋友推向千里之外,最后呈现出“失道者寡助”的现象。
老子曾送孔子这样一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很聪明又善于观察别人,如果经常陷入危险之中,往往是因为这个经常批评别人、议论别人有关。
如果一个人学识渊博又善于辩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因为这个人会在交谈中揭露别人身上的缺点。
因此,只有学会沉稳,懂得收敛锐气,尽可能减少一些自我以为的事情,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处在有利的地方。
为人处世,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分寸,既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欺压别人,也不能丢掉倔强,而变得十分卑微。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一个人只有知进退,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事情,才能够在漫长的人生中,为自己赢得比较顺利的道路,哪怕遇到了艰难险阻,也会有很多朋友伸出援助之手。
因此,不要小看懂得示弱、隐忍的人,不要觉得他们软弱可欺,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应该重视他们,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事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