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可以尝试人事物思维

我们在处理每件事情时,常常想到的是如何去做这件事。我们会从一些细小的工作开始,先做一些小项目,积累经验后再做一些中型项目,熟练后再做一些大型项目。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工作。

后来,我们学习了流程思维,开始尝试用流程管理来做事。事实上,只要把所有流程都思考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对事情的把控也会很到位。

流程思维适用于那些没有建立流程的事情,也适用于那些已经有了流程但想要达到标准化的事情。

但如果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就需要我们尝试使用人事物思维。

一、人事物思维

在人事物思维中,人是指参与的人员,事是指需要做的事,物是指用到的物品。

人事物思维就是明确参与的人员,搞定需要做的事,用好所需的物品。事和物是由人来行动和操作的,搞定了人,就搞定了一切。

人事物思维重点在于人,就是要先明确参与人员,把人安排清楚,对于哪些人干哪些事,职责权限如何,都要加以细化和明确,通过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再搞定事和物。

人事物思维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处理事务的主角,以人为服务的对象,以人为创意和个性化的源泉。

做事时,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人的角度,考虑的是人选适不适合、会不会做、愿不愿意做,有没有毅力坚持去做;在事的环节,考虑的是一件事情要通过哪些环节和细节才能够做好;在物的方面,考虑的是做好事情需要哪些物品,这些物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二、如何分析一个人

人事物思维中,人主要是明确关键责任人,分析人的态度、性格、知识、技能等,并善加利用。人确定好之后,事和物就会迎刃而解。而要明确责任人,就要对人进行客观分析。

对人的分析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性格人品等方面进行。

1.知识:是指处理相关事务所要掌握的信息。

每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掌握信息更是一个不断练习和提升的过程。我们需要分析参与人员是否掌握相关信息,对还未掌握的要进行培训,对已经掌握的要不断巩固提高,持续加强。对易混淆、易忘、复杂的信息,还需要设置提醒环节。

2.技能:是指方法、专业技术等。

培养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准备时间不足,就需要直接选用拥有相关技能的人。

3.态度:是指对相关事物持有的心理倾向。如积极、消极,主动、被动,认可、排斥,喜欢、厌恶等。

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对待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投入和付出程度。影响一个人态度的因素有情感、理解和利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情感和信任,获得理解和支持,为对方争取更多利益等手段,赢得对方的认可,使对方拥有良好的态度。

4.性格人品:性格人品决定了一个人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和态度。

我们要养成有意识观察别人性格和人品的习惯,这样就可以把对人的放在对的位置,发挥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人进行分析后,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由具体负责人对接各自的事和物,再通过事和物的清单,对其进行检查和监督,这样各类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人机料法环

在生产管理中,有一种分析方法是人机料法环。这里的人是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是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是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是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是指制造产品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简称“人机料法环”。用人机料法环绘制的图形也叫鱼骨图、鱼刺图,它也是结构化思维的一种表现。

人机料法环,可以理解为人事物思维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人员对应“人”,机器和原料对应“物”,方法对应“事”,环境在人事物思维中没有对应关系,是因为在工业生产中,环境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温度、湿度、灰尘等都会影响生产的效率,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相对于人事物思维增加了环境因素。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种思维方法,必须结合各自领域的特点,才能够做到有效落地。

人事物思维是对人的把控,事情由人做,做事为了培养人。运用人事物思维时,要着重分析人的因素,人选是否合适、态度是否愿意、能力是否匹配等,都是围绕人开展的工作,甚至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琢磨人性是我们毕生的功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