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集来了!
28日,临检组同事遇到一奇怪结果,RBC1.08×1012/L,HGB85g/L,MCH、MCHC结果非常高的结果。患者男性,79岁,以复杂性尿路感染收住院。
这结果是够奇怪的,RBC数目和HGB结果,严重失衡,不成比例。一般正常人HGB/RBC的比值约30:1左右,而这个人HGB/RBC的比值接近80了!
那RBC、HGB肯定有一个结果不正确!
看RBC的直方图,主峰明显右移。报警信息,提示RBC聚集,HGB浊度受到干扰。
难道是标本黄疸或脂血干扰了HGB结果?使血红蛋白偏高了吗?先把标本离心看看再说。
离心后,标本外观无特殊。那说明血红蛋白结果还是准确的,那肯定是RBC受到影响了。涂片镜检,警下缗钱状凝集。
那对于冷凝集的标本怎么办呢?
①对于轻微凝集,37℃水浴30分钟,一般都能解决。
②对于冷凝集素效价比较高,凝集严重的需要血浆置换多次。
三次血浆置换后,结果还不错。
【关于冷凝集】
冷凝集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冷凝集素主要为IgM抗体,这种冷抗体在31℃以下温度时能作用于自身的红细胞抗原而发生可逆性的红细胞凝集。当体表皮肤温度较低时,凝集的红细胞阻塞微循环而发生发绀,可伴有较轻的溶血。
诊断标准和依据 :
1.寒冷环境下出现耳郭、鼻尖、手足发绀,加温后可逆转。
2.静脉抽血时有红细胞自凝现象。
3.冷凝集素试验阳性,效价可高至1:1 000甚至1:16 000。
4.Coombs试验阳性,几乎均为C3型。
冷凝集(coldagglutination)是指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红细胞在冷环境中的凝集成团的现象。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红细胞凝集最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块消失。
冷凝激素(coldagglutinin)是指是冷反应型抗红细胞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只能在低温时与红细胞膜相关抗原结合。正常人的血清中都存在低效价的冷凝集素,参考范围:效价<1:32。
冷凝集素产生机制: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全身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非洲锥虫病,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出现冷凝集素增高。这些疾病产生冷凝激素的机制可能各不相同的。一般认为,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能对人红细胞表面唾液酸上的I活性结构进行修饰,使其具有免疫原性,机体针对这一修饰过的结构产生抗体。
冷凝集形成机制:红细胞膜表面物质的构型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体温条件下,红细胞膜物质的构型阻碍了冷凝集素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结合。而在较低温度时,红细胞膜表面物质的构型发生改变,某些抗原决定簇显露,能与相应抗体结合。这就是冷凝集素只能在低温时凝集红细胞,,而随温度的升高,凝集逐渐解离,消失的原理。
冷凝集素效价增高主要见于原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其时效价可高达1:1000以上,而轻度增高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症,问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冷凝集素与检验:
输血与血型:
37℃生理盐水清洗红细胞三次。
血常规:使红细胞减少,压积降低。
①37℃水浴箱温育。
②血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