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日本(朝日新闻)曾评选揭晓了一千年以来最受欢迎的50名日本文学家,在两万多张选票中,夏目漱石以3516票位居傍首。他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1890年,23岁的夏目漱石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青年时期的他接受了汉文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英国文学中的启蒙主义思想以及俳谐文学中的文人趣味和美学观点的影响,大学期间已不时发表学术论文,从事俳句写作。189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年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1903年返回日本,任教授。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此后10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1916年12月9日因病去世。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夏目漱石毕生创作汉文诗两百首余,还用中文写作了《正成论》(1878年)、《观菊花人偶记》(1885年)和《木屑录》(1889年)等汉文作品。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代表作:《我是猫》、《心》。
《俳句一首》
红叶飘落竹廊外,沾衣欲湿五六枚。
李都蔚点评: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日文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且受“季语”的限制。俳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句体裁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在日本以小诗的形式发展。
诗人的这首短小的诗歌意境空幽,含蕴飘远。神秘的红叶,如火的燃烧于秋旬,自有一番风韵。“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春,“白云红叶两悠悠”的秋,无不是岁月静好,古意禅声。
夏目漱石还有一句名言,他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将英语“ l love you ”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日文原文“今夜は月が绮丽ですね”。含义是,“因为有你在,月亮才格外美丽”。这是日本的爱情名句之一,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和夏目漱石的浪漫。
《春日静坐》
青春二三月,愁随芳草长。
闲花落空庭,素琴横虚堂。
蟏蛸挂不动,篆烟绕竹梁。
独坐无只语,方寸认微光。
人间徒多事,此境孰可忘?
会得一日静,正知百年忙。
遐怀寄何处,缅邈白云乡。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是出现在夏目漱石的小说《草枕》中,是一个画家为了暂时摆脱世俗烦恼到山中旅游时吟咏而成的。诗中描写了宁静的环境和诗人空寂的心态,“遐怀寄何处,缅邈白云乡。”表达了他意愿摆脱凡俗之境,回归于能忘却尘世烦恼,获得心灵安逸的世外桃源一般的理想去处。正如他在自己早期小说《旅馆》开篇关于人生与艺术的一段精彩表述中写道,艺术的尊贵在于“能使人世变得闲静,能使人心变得丰富。”
夏目漱石在汉诗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他自少年时代就爱好汉学,积累了丰富的汉学修养。成为作家前,他曾在用汉语创作的《木屑录》中提到自己儿时诵唐宋诗词“数千言”,受其影响,产生“以文立身”志向。夏目漱石一生共创作汉诗二百多首。1900年留学英国前,创作了77首汉诗;1910年因病在修善寺疗养期间创作汉诗17首;1912年-1915年夏目漱石喜欢上绘画艺术,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并为自己的画题诗,共有38首;他晚年在创作小说《明与暗》的期间创作汉诗78首。与力导汉诗日本化而流于粗率露骨的赖山阳相比,他更偏爱倡导直接使用汉语训读诗文、同时抛弃朱子学带给汉诗本身的桎梏,夏目漱石对汉诗文有着由衷的热爱之情。
夏目漱石的汉诗是在世俗功利之外独辟的胜景,诗人鼓励人放弃俗念、荡涤烦恼,恢复心灵自由,其中透露着宁静、空寂、超然物外的禅境,同时又不失为理想而抗争的“执著”本色。
附:俳句
日本的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体诗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日文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俳句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
日本官方说法是,俳句的原型是中国古代汉诗中的绝句。日本的俳句由连歌衍生出来。日本中古的时候将中国汉诗的乐府诗发展为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连歌源于十五世纪的日本,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式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连歌的发句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独立而成俳句。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做中国汉诗,并对此非常喜爱,所以,俳句的形成影响之一,有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是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这是以日文(假名)为标准的。第二是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冬季的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后来发展出“无季俳句”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语。如一茶有的一首无季俳句:“施米亦为过,群雉皆相争。”自由律俳句则彻底地连俳句的格式也放弃,虽然它一直未成为俳句的主导,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写一写汉俳的话,还是写这种自由律的俳句要来的好一些。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饭覆釜山僧》)等。而日本俳句诗人,大部分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松尾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俳句的代表人物有:俳谐三祖:山崎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俳圣”松尾芭蕉;其他著名俳句诗人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正冈子规。
山崎宗鉴(?-1553年),晚年结庵于赞岐观音寺附近。宗鉴性格飘逸不羁,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对贫困处之泰然,只是埋头钻研俳谐,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所编《犬筑波集》为俳书之滥觞,他的嘲世的滑稽诙谐之作如:“良月若安柄 ,绝似佳团扇。”安贫之作如:“十月纸窗破, 遂识金风寒。”临终时咏下“辞世”歌:“若问宗鉴何处去 ,答因俗务他界行。”
荒木田守武(1472--1549),既善连歌,又热衷于俳谐,晚年撰有《俳谐连歌独吟千句》,就中应用连歌法则,作了制定俳谐格律诗的尝试,是俳谐史上一大业绩。其作不卑不亢,品格较宗鉴为高。如:“岸湾似螓首 ,翠柳若娥眉。”;“娇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松永贞德(1570年-1653年),博学多才,自称“有师五十余人”。他致力于俳谐,祥细制定俳谐格律,自号“俳谐中兴之祖”,门流满天下。他认为“俳谐就是每句皆用俳言咏成的连歌”,他编撰的《御伞》当时称为“俳谐秘本兵法”,确立了“贞德派”(俗称“贞门”)的标准。他的句作喜用比喻,如:“斑烂彩霞起,迎得寅年至。”以“斑烂”喻虎皮纹理;“白银何曾似 ,庭砂夜月中。”说月光下的细沙耀眼生辉,极像白银。
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将以前以滑稽突梯为主、带有游戏成分的俳句提高到严肃的、以追求诗的意境美的作风上去。芭蕉的诗风可以用“闲寂风雅”四个字来概括。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闲寂古池旁,蛙入水中央,悄然一声响。”他的《赏樱》;“树下汤食上,飘落樱之瓣。”有了明显的生活气息;《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春雨芳草径,飞蓬正茂时。”
与谢芜村(1716年-1783年),日本俳句诗人、画家。二十岁前后漂泊至江户,寄寓于芭蕉传人早野马人的夜半亭,为江户俳坛所瞩目。一七六七年继承夜半亭俳号,发展成为一代宗匠。他提倡“离俗论”,反对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风气的俳谐,致力于“回到芭蕉去”。他擅长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观察,作写生式的描写。作风以绚烂华美见长。如:“秋风寂寥愁意起,酒肆吟诗有渔樵。”;“春雨细细落,润沙滩小贝。”;“蔷薇花开处处,忆当年乡关路。”:“暮春已随风归去,樱花萧萧而开迟。”
小林一茶(1763年-1827年),他的俳句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有人评论他,说“自嘲自笑,不可称之为乐天,亦非厌世,逸气超然。”一茶有一首写故乡的俳句十分出名:“乡关噫,层层叠叠,皆为刺之花。”一茶的一生坎坷不遇,他的俳句里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感觉和对现实的愤懑,如:“元旦世间皆寂寥,非独吾等甚孤愁。”;“诸君归去来兮,江户乘凉亦难。”;“雁莫啼,至今起,吾亦为断肠人。”
正冈子规(1867年-1902年),1891年冬,着手编辑俳句分类全集的工作,1892年开始在报纸刊载《獭祭屋俳话》,提出俳句革新的主张。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俳句可以说是子规的手中真正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的。他对自然的把握很是独到,如:“吾庭浅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信家木曾问旅路,唯闻前方白云深。”;“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
种田山头火(1882年-1940年),日本最受欢迎的自由律俳句作家。他因患病而退学回家,父亲破产,之后他又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之后,他出家了,开始了流浪的僧侣生活。他走到任何地方,总是要写俳句,来思考自然和人生。这位“流浪诗人”的俳句作品如:“怀静心眠于花间”、“晨空何等清,云飘碧空间”、“夕阳无限好,吾辈须慎行,切莫误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