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 西溪记 (林纾)
原文: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倩,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溪水濯然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石桥十数,柿叶蓊爱,秋气洒然。桥门印水,幻圆影如月,舟行入月中矣。茭芦庵绝胜。近庵里许,回望溪路,为野竹所合,截然如断,隐隐见水阎飞檐,斜出梅林之表。其下砌石可八九级,老柳垂条,拂扫水石,如缚帚焉。大石桥北趣八鸟柏中,渐见红叶。登阁拜厉太鸿栗主,饭于僧房。易小双绕出庵后。一色秋林,水净如拭。酉风排竹,人家隐约可辨。溪身渐广,弥望一白,近涡水矣。涡水一名南漳湖,苇荡也。荡析水为九道,芦花间之。隔芦望邻船人,但见半身,带以下,芦花也。溪色愈明净,老桧成行可万株;秋山亭亭出其上。尽桧,乃趣余杭道,遂掉船归。下半里,复见芦庵。来时遵他道纤,归以捷径耳。是行访江村高竹窗故址,舟人莫识。同游者为林迪臣先生,高啸桐、陈吉士父子,郭海容及余也。己亥九月。译文:西溪最美丽的地方,是从水路沿着秦亭山而下十多里路,到达留下,风景才与众不同。小溪上的山峰,大多数清幽,秦亭山最高大。从溪流转过过好几次弯,还可以看见秦亭山,溪水最窄的地方船也过不去。转生的柳树遮蔽了河面,秋高时分也是如此。十多座石桥十数,秋气洒然,桥洞照在水面,象是月亮,小船就行驶进了月亮。交芦庵的风景最美丽,在这里回望溪水,为生野的竹林所闭合,大致能看见水阁飞檐,斜出在梅花林之的外面。石台阶八九级后可以看见,老柳垂条,拂扫水面,如同笤帚。大石桥的北面向着乌桕,慢慢地可以看到红叶。登上楼阁拜厉太鸿栗主,在和尚们那里吃过饭。重新乘坐更小的船绕出庵后。全都是秋天的红叶,河水也干净得如同擦拭过一样。西风吹过竹林,人家隐隐约约可看到。小溪慢慢变得宽广,满眼都干净的清水,接近涡了。涡水又叫做南漳湖,是一片苇荡。苇荡把河流隔做九条,中间有很多芦花。隔着芦花看邻船的人,只能看到半身;衣带以下,看到的就是芦花也。溪水的颜色更清净,桧树排列成行将近一万多株,走完桧树林就到了余杭道,于是乘船回归。不出半里路,又看见芦庵,浏览的时候走的是弯路,回来时走的是捷径罢了。这一路,本来是去高江村竹窗故址,可惜船夫不知道。一起游览的人有:林迪臣先生,高啸桐,陈吉士父子,郭海容和我。己亥月九日。作者: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