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菜园》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一、自留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家有三块“自留地”。
  庄后面崮山坡半山腰上的一块地,因为远离水源,只能种高粱、地瓜、地蛋(土豆)之类比较耐旱的农作物。
  庄东头的“齐耧子地”,是一块平坦又靠河的地,几亩地,我不大清楚。这片地,被分成了几十块儿,我们家分到的那一块儿地,在靠东边的位置。因为靠河,秋分时节种上麦子,来年麦子成熟、收割了,栽上白菜,等到秋后,再拔白菜。
  和我们家一路之隔,是东邻居窦奶奶家。窦奶奶家南边的那块地,叫“南地”。南地,是我们家的最大的一块“自留地”。这块地,具体是几厘地还是几分地,我也不大清楚。在我儿时的记忆力里,这块地一直都是种“棒槌子”(玉米)——当青黄不接,玉米还不成熟,就开始掰着吃:嫩嫩的玉米粒儿连同那嫩嫩的“棒槌骨头”一起,碾碎了,泡好了,上磨推成糊糊,在鏊子上摊煎饼吃。
  二、小菜园
  我们家的院子,当初有三间北屋,四间西屋。北屋的东头,接山(墙)盖了一间饭棚;西屋的南头,接山(墙)盖了一间猪圈。院子的南面和东面,是一拉溜石头垒成的一人高的院墙。记得我高中毕业之前,我们家的院门,是朝东开的一个“豁大门”——没有木头门,只用树条子捆扎了一个简易的“半门子”——晚上,把它竖立在门口上,用棍子顶住。
  天井(院子)的南半部分,是一片空地。父亲和我的三个哥哥,扛来烟茬(黄烟的秸秆),用草绳子勒制“园帐子”。几捆“园帐子”勒好了,放在一边。然后,在天井里的这片空地边上挖条形的沟,挖好了沟,哥哥抱过一捆“园帐子”,大家一起,把它展开来,根部的那一头放进沟槽里,扶正了,赶紧填土,填满填高了土,父亲和我大哥用脚踩实,或者用镢头砸实。在“园帐子”北边,靠近北屋方向的部位,留出菜园门口,再用树条子捆扎一个简易的“门”——小小的“菜园”,初具规模了。
  初春的一天,生产队里收工后,晚饭前,父亲说:“这菜园子中间,留出一道南北路,路两边的地,咱们来刨一遍!”说罢,父亲和我的三个哥哥,每人抡起一把镢头,“吭哧吭哧”,把菜园里的地刨了一遍。刨好了,“挑”成一个个东西走向的菜畦子,筑出畦子的埂(垄),再把畦子里的土,翻一遍。翻完了,将镢头横过来,把土荡平整。就等节气到来雨水调和的时节种菜了。
  “人民公社”时期,“以粮为纲”——生产队里的地,以种庄稼为主。庄户人家吃的时令蔬菜,就只能在自留地里种了。
  我们家天井里的菜园里,种过韭菜、黄瓜、茄子、白菜、大葱等时令蔬菜。从春天到秋天,饭桌上的菜,就主要靠这菜园“供应”了。
  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是颇费气力和功夫的。
  就拿种黄瓜来说吧。
  奶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纸包,这是去年留出来的黄瓜种。端过一个小碗,把黄瓜种放进碗里,拿一块破布,放到水里浸湿,盖在黄瓜种上,把碗放在窗台上。每天,往布上撒上一点水,使那破布保持湿润。几天之后,碗里一个一个的黄瓜种上,就发出了嫩嫩的小芽。奶奶说了句:“中了!”就把碗端给了我父亲。
  父亲端了碗,来到菜园。大哥挑了桶,去井上担来水,父亲拿起镢头,在畦子里每间隔两揸的距离,刨出一个一个一拃多深的坑。大哥把每个坑里浇上水,等水渗进了土里,父亲端着碗,轻轻捏起黄瓜种,每个泥坑里,放入两、三个种子,然后把土轻轻地埋上——就等黄瓜苗破土而出了。
  记不清楚等我去瞧过第几回的时候,那畦子里凹形土坑里的泥土,裂了开来——一株株两片嫩黄叶的黄瓜芽瓣儿,破土而出!
  刚出芽的黄瓜苗,不能用大水浇。父亲、大哥挑来水,倒进那个铝制的大喷壶里,轻轻地喷淋。
  过些日子,苗长高了,就需要搭黄瓜架子了。哥哥们抱来粗长的木头棍子,父亲拿来几根长长的竹竿,奶奶和母亲找来些破布条。把又粗又长的木头棍子深深插进泥土里,用破布条把竹竿横着绑在木棍一人高的位置上——黄瓜架子搭好了。
  黄瓜生长期间,需要勤浇水。等黄花秧儿爬上了架,三伏天,如果下雨不及时,就需要每天或早或晚挑水浇一次。那时候,我上小学,后来上初中,下午放了学,我挑着那对沉重的铁桶,去河边舀水(因为比较瘦弱,力气小,还不敢(不会)用桶从水井里往外提水),舀上两半桶水,吃力地挑回来。在菜畦的这一头铺点儿野草,或者垫块破塑料纸,把水倒在上面——大水漫灌。
  黄瓜开花了,黄瓜坐瓜妞子了!我跑去告诉奶奶。奶奶说,往后,大晌午头里,就不要到黄瓜架底下去了:再去,就“烘”了秧子……
  等黄瓜们陆陆续续长大了,奶奶说:“摘黄瓜去!”我赶紧跟着奶奶来到菜园门口,敞开菜园门,来到黄瓜架下。两个长长畦子里的高高的架子上,挂满了翠绿的、浅黄的黄瓜,黄瓜的头上,还戴着黄黄的花帽儿。奶奶说:“这个,摘了;那个,摘下来!”不一会儿,摘下来五、六根或长长或胖胖的黄瓜。高高兴兴地抱回来,就等着吃黄瓜菜了。
  黄瓜做菜吃,有两种吃法(做法)。
  第一种吃法:凉拌。
  奶奶舀上盆水,把三根大黄瓜洗干净,放到菜板上,拿过一根,从那头到这头用刀尖儿一划,把一根黄瓜划成了两半儿,再用刀尖儿把黄瓜的瓤(种子)成条地剔出来——这是我家乡的吃法(做法),不论是凉拌还是热炒,都要把瓜瓤剔除。我赶紧把那条瓜瓤抓起来,一把塞进嘴里。奶奶笑着说句:“馋皮鬼!”奶奶把剔了瓤儿的黄瓜切成一片一片薄薄的片儿,倒进小瓷盆里。
  我和大哥赶紧剥大蒜。剥好了大蒜,大哥搬过那个石头(打造的)蒜臼子——足有七八斤重、“年龄”比我大哥还大的蒜臼子,把蒜瓣儿放进去,拿起那个两、三斤重的石头蒜锤子,“叮叮当当”一阵捣,不一会儿,蒜捣细了,倒上一点儿凉水,一搅和,蒜泥和好了(大哥捣蒜,又快又细,也就格外的辣。有时候,单把蒜泥就饭的时候,挑一筷子头蒜泥放进嘴里,那种辣,立刻满了嘴,上了头,辣得我眼泪汪汪),把蒜泥倒进盛了黄瓜片儿的盆里,放点儿盐,倒点儿醋,一搅拌——一小瓷盆清香扑鼻、酸辣兼具的凉拌黄瓜就此上桌。咬一口煎饼或者窝窝头,就一筷子酸辣黄瓜,那个酸,那个辣,那个爽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是家常凉拌法。还有来客凉拌法。
  1、黄瓜拌鸡蛋皮子:黄瓜洗净,剔瓤,切片,放进小盆里。烧热锅,用筷子头点上点儿猪大油,往锅里打上两个鸡蛋,“吊”个薄薄的鸡蛋皮子。把鸡蛋皮子切成细细的小段儿,撒在黄瓜片上,滴上点儿醋,撒上点儿盐,拌匀。
  2、黄瓜拌油条:切黄瓜片儿,捣蒜泥,一如从前。所不同的是,拿过两根油条来,把油条切成一个个薄薄的片儿,和黄瓜、蒜泥拌在一起——吃一口,黄瓜的清香,蒜泥的辣,油条的油香,多香合一,妙不可言!
  前年夏末,我们一家人回到我的沂源老家。吃饭时,二嫂给我们端上来一小盆黄瓜拌油条。我女儿吃了一口,很感惊奇。回来以后,按照这凉拌法,凉拌了一盘,回味了一番。
  黄瓜的第二种吃法:热炒。
  1、清炒黄瓜:黄瓜洗净,纵向一划两半儿,剔除了瓜瓤,切成薄薄的片儿。烧热了锅,从油罐子里挑出两筷子头的猪大油,“当当当”,点进锅里,放入几片葱花,等葱花有点儿糊了的时候,把切好的黄瓜片倒进去,翻炒。这种家常吃法,完整地保留了黄瓜的色泽,清香。
  2、黄瓜炒鸡蛋,洗,剔,切……倒入黄瓜片,一如清炒黄瓜。然后,拿过一个(偶尔是两个)鸡蛋,在锅沿儿上轻轻一磕,用手指扣掉那磕破了的一小片蛋壳,把蛋清、蛋黄从那小洞里均匀地甩道锅里的黄瓜片上,一阵翻炒——一盘翠绿金黄相间的黄瓜炒鸡蛋新鲜出锅……
  春、夏、秋三个季节,小菜园里的青菜,轮番上桌。秋后,别的青菜都已罢了季;小菜园里只有那一畦子、一畦子的白菜,巍然屹立。
  白菜,在小菜园里栽,在“齐耧子地”栽,每年要栽好多畦子;萝卜,生产队里分——漫长的冬季,能够吃到的青菜,也就只有窖藏起来的白菜、萝卜了。
  白菜长高,长大了,“卷心”了,奶奶说:“该包白菜了!”于是,我们兄妹几个用浸湿了的谷子秸儿,把一棵棵白菜那有些散乱下垂的大叶子往上捋起来、捆扎起来,以便白菜们长得结实,叶子卷得紧密。
  当拔白菜的时候,天已经很凉了。有一年秋后,本来说好第二天拔白菜的,结果,一觉醒来,推开门一看:天地一片白!“下雪啦?”我们兄妹几个,嘻嘻哈哈,从雪窝里往外拔白菜。
  “齐耧子地”里地的白菜拔了,用车推,用筐挑,搬回家来,先凉在菜园里。菜园里的白菜拔了,凉在地上。哥哥们和父亲一起,抡起镢头在菜园的空地上挖白菜窖子:挖一个一米多宽,半人多深,好几米长的长方形的坑,把底部平整好。等白菜最外面的那层帮子“起凉”(风凉掉一部分水分),留出十几棵现吃,其余的白菜,一棵挨一棵根部朝下放在坑里。窖子的顶部,横上一排粗粗的木棍,木棍顶上,密密地盖上一层玉米秸。在窖子朝东的一头,留下个“门”,用玉米秸挡严实。
  当天冷了,开始上冻了,就要在窖子顶棚的玉米秸上培上一层土。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培这层土,是很需要技巧的:如果土加得太薄,窖子里温度太低,白菜容易上冻。白菜冻了,问题倒还不大:也就是炒着吃时口感差一点儿;如果土培得太厚,窖子里太热,白菜就容易烂帮子。一大棵白菜,掰掉一层层的烂帮子,只剩下一个瘦小的白菜心儿,那可就实在让人心疼了!
  窖子里的温度把控得适度,那这一窖子的大白菜,可以变着花样一直吃到来年二、三月里——家常素炒吃:炒辣白菜(加个辣椒),炖酸白菜(炖好后多倒点儿醋),凉拌白菜心儿,腌白菜帮子;过节、来客吃:白菜炖粉条,白菜炖豆腐,白菜熬猪肉……
  大年夜,我们儿时的“最大口福”,是放开肚子饱吃一顿大白菜加“油吱儿”馅儿的饺子!
  这一切“口福”,都是小菜园所赐。
  ——小菜园,功莫大焉!

———————————  

作  者  简  介: 徐占生,山东人,教师。
(0)

相关推荐

  • 按老师的建议,修改了三次后的观察作文,精彩就在其中!

    奶奶的菜园 陈冠羽 我家有一块菜地,一直由奶奶打理.菜地朴素,漂亮,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菜园里种了各式各样的蔬菜:北面种着绿油油的黄瓜,南面种满了一簇簇辣椒,西面种着紫莹莹的卷心菜,东面种着大腹便便 ...

  • 石榴花儿开

    本文为读者来稿中优秀稿件 经作者同意原创首发 刘廷华 <石榴花儿开>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石榴花开,是纯真童年里最欢乐的时光:石榴花开,是一家人幸福火红的生活:石榴花开,是美丽 ...

  • 吴 群丨老屋西的那片菜园

    菜园子不大,在老屋的西边,四四方方,周围用树枝插成细密的篱笆,篱笆的外边种着一簇簇的金银花.春天一到,绿沿着粗糙古朴的篱笆慢慢覆盖满园,生机在鲜嫩的韭菜叶,破土而出的黄瓜苗,蓬蓬簇簇的兰花豆上尽情歌唱 ...

  • 诗人样本||无涯子:父亲像一颗麦子一样饱满(组诗)

    作者简介:无涯子,原名王建斌,笔名艳阳红,曾在红袖添香现代诗歌论坛做版主.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诗歌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诗观:诗是骨头里的另一种呼吸. 父亲像一颗麦子一样饱满(组诗) 文/无涯子 〈 ...

  • 快过年了,教你白菜独特新吃法,清淡爽口不油腻,一层更比一层香

    快过年了,教你白菜独特新吃法,清淡爽口不油腻,一层更比一层香

  • 《丹江女人》之爱花(1)

    第一章 古城恋情(1-4) 1 丹江口大坝动工以前,南阳以外很少有人知道淅川这个小县的名字.淅川人依着丹江河,生活在淅川.板桥川.顺阳川的三川平原上,过着殷实.稳定的生活.1958年9月,丹江口大坝动 ...

  • 散文《鞋》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一.浅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山里人脚上穿的鞋子,都是自家做的布鞋--"浅鞋". 做浅 ...

  • 散文《光脚与凉鞋》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我儿时的伙伴聂文君,简直就是一个"赤脚小仙"--从春暖花开到秋风落叶这好几个月 ...

  • 散文《塑料底布鞋》四 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1981年高考过后,夏末的一天上午,我正在东岭顶上挥汗如雨地割柴草,忽听有人喊我,一回头,原来是三哥--三哥说 ...

  • 散文《猜谜语》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猜谜语,在我老家的方言里叫"猜闷".闷,发"mei"音后迅速将舌头卷起后扬 ...

  • 散文《樗芽咸菜》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香椿树,在我们老家的方言里叫"樗芽树"(字典上说:"樗,chū,樗树,即臭椿树 ...

  • 散文《萝卜咸菜》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人民公社时期,讲究"以粮为纲",生产队里的土地,以种粮食作物为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生产队的地里种过 ...

  • 散文《出门》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走亲戚",在我老家的方言里,叫"出门"(门,音"meir" ...

  • 散文《对联的变迁》 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我的老家淄博市沂源县,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习俗. 在我小的时候,各家的春联,不是去集上买,而是到村门市部里 ...

  • 【03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徐占生作品

    母 亲 徐占生(山东) 母亲这一辈子,坎坷.不易. 母亲的身份证上登记的出生日期是:1928年3月15日.但这个日期中,只有年份是确切的,后面月.日的数字,只是为了办身份证"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