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奇录(2):辨证关乎生死,命悬一线,一剂回天,看中医之神奇
上次说讲到,一副中药邻居大妈就病去十之七八,那是11月17日的事情。18号我就去南京出急诊,南京之行的故事更精彩,暂先按下不表,待我下回讲述。文章发表以后,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留言和点赞,点赞也许是处于礼貌,当然心存感激;网上的中医同仁提出了很多疑问,希望我能够详细的讲述病理病机的辨证以及处方思路,这才是我最高兴的事情。我把朋友们提出的问题罗列出来,一一解答:
网友甲:
从症状上来看,应该是太阳少阳并病,当用柴胡桂枝汤才对,为什么不解太阳之邪和解少阳,反而用滋阴收敛之法,请问许仙言医,是如何辩证的?
网友乙:
之前看您的医案,使用伤寒论经方比较多,为什么最近用温病的方多了?许仙言医老师到底是伤寒派还是经方派?
为什么您用了滋阴凉血之药,能够退高热,止汗出,而恶寒,颤抖之证可愈,实在想不明白,请许仙言医给我们做个方义解答。
网友丁:
一个80岁高龄老人,病如此危重,您为什么敢于出手,难道不担心风险么,建议许仙言医老师,要注意保护自己
我们先来看这个老妈妈的症状:
症状:恶寒、发高烧,大汗出,口干口苦,背部疼痛难忍,浑身震颤不能自已,口干,小便黄浊,舌质红赤苔白而燥,面部红赤如妆,声音低微。
脉诊:六脉沉数,肝脉虚'细数,尺脉沉滑数
各位看官,老太这个病,如果不仔细全面的诊断,很容易被误诊为伤寒而误用解表药,乍一看来,恶寒,高热,背部疼痛,这不是大青龙汤证吗,诸位,大小青龙汤适应症都没有汗出。这里有大汗出,可以排除;
有人会问,那么是不是应该用麻杏石甘汤呢;你看,有口干口苦,有面部红,有小便黄,有汗出,很明显的麻杏石甘汤证嘛?别忘了,有二个关键的证,浑身震颤,背部痛,这可不是兼证,而是本病的主证,最重要的是,患者的脉象。脉诊应当相合,这就是中医所谓的四诊合参!
作为一个中医人,不懂得脉诊是很可悲也很危险的事情,我劝告那些不懂得脉象的中医朋友最好没有给外感患者诊断开方,就在前天和昨天,我接触到了完全不懂脉诊的江湖中医,把人治坏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我们来看这个老太,六脉沉,明明是病位在里,邪气已经传里化热,已经不在表了。数为热,肝脉虚,细,数,舌燥,津血已经大伤,肝血极血,血虚生风,所以浑身颤抖不能自已,脉证相合。如果,误认为其邪在表而发其汗,则命危也!所以这既不是太阳少阳并病,也不是太阳经表证。绝不可解表,也不可和解少阳。
那么,既然是热邪或者温邪人里,为什么会出现恶寒,高热而汗出呢?温邪或者热邪入里,灼伤津血,阳加于阴则汗,热邪煎迫而大汗出。其恶寒者津液外出,表阳被伤,所以恶寒,其背疼痛该怎么理解呢?精血虚后,无法输达故见背痛,背为阳,阳无津血之阴濡阳,不荣而痛。我们经常说,不通而痛,往往不知道不荣也痛。这就是这位老太太的病理病机。
按照这个思路我的判断是:温邪入里,煎烁津血,津血大虚,肝风内动。辩证之法当以温病论治,以三甲复脉汤加减治之。回看处方如下:白芍 生地 麦冬 牡蛎 龟板 鳖甲 阿胶 五味子 炙甘草 麻子仁 当归 川芎 山萸肉 桂枝
三甲复脉汤用于温邪入于下焦,肝血大虚,肝风内动,与此证相合。这没有值得多讲的,关键在于你会辩证,背那么多汤头,不会辨证,全是白搭。我这里加了五味子,山萸肉,当归 川芎,和桂枝,重点说一说。
我用山萸肉滋补肝液,最主要的是防止虚阳外热,患者已经出现脸红如妝的危险信号,以山萸肉配合五味子固脱收敛;加当归和川芎不仅仅是补血左右,最主要是用川芎这个运输大队长,把滋补的津血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去。最最重要的是为什么用桂枝,明明是温邪,却用桂枝这味辛热的药呢?前面用了大队的滋阴凉血潜阳的药,桂枝可以以阳引阴,快速发挥滋阴作用。更重要的是,因为津液丧失而表阳已虚,所以患者有“舌苔白”,已桂枝补表阳。有是证用是药!
短短几分钟,要在如此复杂的症状中抓住主证,做辩证判断,实在是不容易,稍有差池,可以说是一剂黄泉一剂人间啊。
今天下楼,正发动车准备出门,赵君叫住我,递上烟,连声谢谢,我瞄了一眼:你已经说个很多遍了。
许仙言医 2020年11月21日
END
排版:Elizabeth
文案:许仙言医
图片:不可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