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确定心理咨询目标,你必须知道的事
当咨询师感觉来访者的咨询目标非常的丰富,在面对这么多问题的时候,想要去剥离出一个核心的问题,比较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发现很困难。
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每次跟来访者探讨一个问题了之后,差不多没有办法很稳定的维持到一个阶段结束,我们把这个问题落实下来,然后来访者又会抛出一个新的问题,非常想要去解决。
有的时候这种不清晰,甚至有点混乱,可能会让咨询师感到有些无助。
我们知道咨询目标,是从来访者的困难和问题转换而来的。
如果咨询目标比较多,其实也就意味着,来访者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会比较多。
问题困难无非就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些领域,比如说,工作、人际关系等,这可能有助于我们去梳理出咨询目标。
如何找到线索
1. 从“工作”找线索
以本次督导的案例为例,来访者在工作里是一个很害怕自己失败或者犯错误,所以他迟迟不愿意去,也不敢去付出行动。
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非常害怕自己去把想法转化为行动。他非常担心这个行动可能会不成功,或者说存在一些错误。
所以来访者呈现了好多的问题,这就像我们在拼图,我们如何把这些现在有点混乱,有点破碎的拼图,形成一副能够有组织的有意义的画面。
我们可以具体问来访者:
“你说你担心的失败或者说你担心的问题,如果发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败,会发生什么问题,然后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先不用去很快去告诉来访者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和来访者一起探索背后的东西。
2. 从“人际关系”找线索
记得来访者曾经这么去描述他的关系,
友情里面,他总是要求自己要能够从别人那里学到什么。所以别人不喜欢,因为别人总感觉在索取。
我们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就干预,但是我们要能够联系起来,将来在时机恰当的时候,让他看到自己在关系里边,是如何与别人建立关系的。
这个来访者在咨询中会用一些心理学的术语和概念,去表达他自己的情绪,描述他的行为,分析自己怎么做的。
这时咨询师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反应和情绪?
咨询师会感觉来访者好像不停的在监督咨询师,然后希望咨询师能够给他总结出大道理,有被替代的感觉。
在有压力的时候,咨询师觉得必须要表现的比来访者更优秀。
所以我们会看到,
一方面他意识层面里边向咨询师寻求帮助,
但是在关系里面,咨询师明显感觉到很多的压力,
把咨询师压到什么程度呢?咨询师已经开始想转介了,觉得“好像似乎不是他的对手”。
如果咨询师真的这么做了,来访者又不知道为什么又被伤害,因为现在在生活当中,他也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不喜欢他。
但是他不能够理解为什么总是这样,所以这是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很烂。
他总是体验那种被抛弃、被拒绝,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
我们知道他这种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是自我协调或者自我一致,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性格,
但对我们咨询师来讲,我们就要思考是什么让他这么干,他自己并不知道,这就是我们需要帮助他的地方。
可以看到在和咨询师的人交往过程当中,也是可以联系起来的,来访者的那些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来访者现在发展出的这些性格防御,认知行为把它称为行为模式。
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发展出一些行为模式,也就是我们一个人所谓的性格特点,这个是区别我们和别人的一些差别。
我们可以看到来访者学习一直很好,小学的时候学习也挺好的,但是养育者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批评他的地方。
如果一直被别人批评被贬低,这是很痛苦的。
尤其是越小的时候我们越认同父母对我们的贬低,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既没有具体能力,也没有心理的功能。
这些贬低总是跟痛苦连在一起的,他必须要处理这个痛苦。
我们可以想象学习好,对很多孩子来讲是处理这种“低自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因为学习成绩好的话,老师会喜欢、会肯定我,同学也会喜欢我,父母可能不会停止贬低,但是可能会减少贬低。
所以这样的孩子,在他的经验里,学习努力是他处理自己痛苦的一种方式,
或者说处理那种,因为养育者给他带来低自尊,或者自体的这种贬低的痛苦的一种方式。
在认知行为治疗里面是“中间信念”,中间信念就是“我只有成绩好,我只有优秀,我才是有能力的,我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反过来讲的话,“如果我成绩不好,我就没有人会喜欢我,没有人会接受我,没有人会真的爱我”。
他要让自己一直很优秀,他必须付出好多努力,学习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他必须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且可能会牺牲很多东西。
而且最后高考选择保送,最主要的是因为保送可以避免失败。
所以可以看到他的行为模式,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种行为模式是一种规避风险。
这时,可以尝试和工作联系起来:
在工作当中你也希望被保送,对吧? 这样的话你就完全不会失败,因为失败对你来说实在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你知道那个时候可以保送,现在已经没有保送的机会了。
因为如果做不到绝对的成功,100%的正确,那也就意味着只要有任何一点不成功,那就意味着我是彻底失败,或者说我是没能力的。
他这种行为模式过去曾经是他保证自己情绪生存,让他自己在情绪上活下来,让他自己感到有价值,那是必须的,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以前经常提的所谓防御机制,都叫生存策略,这是对他来讲是必要的。
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模式已经开始让他觉得自己处处会碰到困难。
不管是交往也好,工作也好,想做到不犯错误,几乎是已经不可能了,这是他的问题来源。
其实每个阶段都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到现在这个阶段变得越来越困难。
如果我是咨询师的话,我会尝试让他去描述过去的经历,会尝试帮他一起看到他这种模式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因为在他看来那些痛苦,在他看来都是脆弱的表现,都是他不愿意去触碰,不愿意接受的。
但是这部分如果不去触碰的话,来访者是不能够理解自己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
1.先接纳,不急于干预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工作,他内心里对自己要求很高,是因为他非常害怕自己会失败。
对他意味着可能是对他整个人的否定,这种内心害怕失败,变成了一种对工作的一些完美的要求。
在关系里边也是一样,表现为他总是无意识的在努力的去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所以我们注意到这个时候,不是去分析或者改变,因为来访者会防御,会拒绝。
2、尝试呈现来访者的模式
第一个可以告诉他:
我注意到好像你在工作中你非常害怕自己,尽管你的那些想法得到同事的肯定或者赞赏,但是你似乎并不敢真的去付出行动,因为你害怕会有问题,然后妨碍了你去行动, 这也许是你说的那些拖延症,或者说这是妨碍了你在公司里面的发展。 而且我注意到你在关系里面也有类似的特点,比如说你建立关系的方式,你总是在索取,你感觉到“我努力的要去从别人那里获得优秀的东西”。
也许咨询师可以告诉他:
如果是我的话,我也许会花一点时间一起来看一下,比如说你这样的一种行为模式是怎么发展来的。
因为这就涉及到来访者很多痛苦的东西,因为他发展出这种模式其实是迫不得已。
所以我们如何呈现,就是说这时候如何让来访者触及自己的痛苦感,这是很关键。
如果仅仅说感觉天塌下来然后就过去,这个时候他其实依然是在回避这些感受。
心理治疗很重要的一点,来访者必须在关系中去处理痛苦,所以当他体验那些痛苦的时候,他会和以前不一样。
而现在他必须在一个关系里边,而且这个关系是治疗师能够理解的,能够接纳他,对他有支持保护作用,这个时候很关键。
我们可以说:
我注意到当你说天快要塌下来的时候,很快就转化, 我可以想象对你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里, 或者说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多待一会,或者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我们可以说你还记得你过去考试失败的时候的一个例子吗? 给你带来很痛苦经历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去重现这个场景,比如说那是在几年级发生的,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哪次考试没考好?是语文、数学、外语到底什么样的没考好,是真的没考好?还是只是说自己认为自己没考好?
我们需要把它具体化。
我们可以评估这些病人,其实他们是非常渴望这部分能够被处理的。
因为他们始终内心有这么强烈的渴望,只是他们现在在意识层面里面,不敢去想象,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内在需要。
这种需要是我们的本能,不管是从生物学上,还是从社会学上,人就是一种关系动物。
这种创伤关系,很难自我去疗愈,如果让他自我疗伤,就是像动物一样自己舔自己,心理创伤只会让来访者感到更孤独。
不是痛苦不能够忍受,而是孤独没法忍受。
我们需要让来访感觉到我们能够理解那部分,我们愿意在这个部分上和他一起工作,帮助他。
在一个安全的关系里面讨论,这是有疗愈性的。
一旦他在关系里边获得纠正性的情绪体验,内心里面很多委屈、很多恐惧,这部分他就能够去表达了。
当然这些是需要经验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督导。
*为保护案例隐私,督导过程有删节,细节信息做了模糊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