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连载】致无处安放的青春
青春从十点钟开始
听到电影《芳华》中《送别》那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哼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谱写的歌曲,曾经让我记忆深刻。
我是15岁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当时自己正在上师范学校。这是自己第一次离开家到30里之外的县城读书。面对陌生的环境、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性格各异的同学,内心有着诸多的不适应,我很是苦闷。现在还隐约的记得自己当时将这首歌词进行了修改,“身在外,学堂中,晚风拂游子心寒,夕阳山外山”,借以表达自己孤苦无依的心理。
首先,是对乾县县城以及师范学校的陌生。大多数人,对于陌生的环境都有一种恐惧的心理,都不愿意在陌生的环境中做过多的停留。要知道在上中学以前,自己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周边的三五个村子。就是上了初中,自己知道的地方也比原来多不了多少,至少本乡还有很多的村子在自己的大脑中还只仅仅是一个词语,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别的印象。
对于二十多年前自己的孤陋寡闻,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感到羞愧难当。在中专复试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乾师”就是乾县师范学校,就在乾县县城。只是简单的听别人说过,师范学校上学不要学费,而且有生活补助,毕业了会当老师,可以拿到工资……想想贫困的家庭环境,对于家中的长子而言,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选择吗?
突然之间来到离家30里的地方,而且是一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我想念自己的家人,想着他们今天可能会干些什么,有没有别的孩子欺负弟弟妹妹。但是想念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那时候村子里根本就没有电话,就是有,我也没有那个闲钱去打电话。我的每顿吃什么、吃多少,那都是一分一分的计算好了的。
刚开始,我的生活补助大概是20元。早饭,买一份红肉煮馍的清汤,泡一片自己从家里带的锅盔,就点咸菜。午饭,买一碗汤面,泡一片锅盔馍。下午,买一碗稀饭,泡一片锅盔馍,再就点咸菜就可以了。自己每周要从家里拿两个大锅盔、一瓶咸菜或者酱辣子,这些锅盔咸菜一般都是在周三左右就吃完了。不吃完也不行,会发霉的。不过,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发霉的馒头并不算什么,那几年上过中学的同学谁没吃过这样的馒头,把发霉的抠掉就可以吃了,农村人的胃并不像城里人那样金贵。到了周四周五的时候,就要从学校的灶上买饭吃。早饭还是胡辣汤,不过这胡辣汤里已经煮好了馒头。我想,凡是吃过学生灶的人都知道,有一种馒头叫做铁蛋儿馍,还有一种叫做军用馍,碱面放的少了就变成了铁蛋儿,碱面放的多了就成了军用馍。军用馍难看不难吃,还勉强可以下咽,可是这铁蛋儿馍纯粹难看又难吃。这胡辣汤里煮的就是这样的馒头,先一天买了剩下的铁蛋儿馍。这样的饭,我吃了三年。这样的饭,让我对于乾县的美食羊肉泡馍都心存阴影。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吃这样的饭。就像《平凡的世界》中所写的那样,开放搞活以后的学校,饭是分三六九等的,只要你有钱,完全可以吃红肉煮馍。红肉煮馍,有这样三种卖法:第一种,买一份汤、一份肉、一份羊肉馍;第二种,一份汤、一份肉,自己带的摸;最后一种,一份汤,大约是一毛钱。我自然是第三种。为了不被别人可口的饭菜所吸引,我一般是一个人单独吃饭。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在学校的礼堂兼饭堂吃饭的。饭堂里没有桌子,这方便召开学生会议使用。大家都是以班为单位围在一起,蹲着吃饭。食堂的地面,永远是污黑污黑的。
思念让我几乎整夜整夜的无法入眠,为此我曾经省吃俭用买来脑心舒口服液,但疗效甚微。而且更糟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也迅速下滑。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在初中时也不算一个学习成绩太差的孩子。要知道,我的初中毕业考试成绩是全校第一。中专复试,位居师范类考生全县第三。
周围全是陌生的同学,几乎没有几个自己认识的人。心中的苦闷是无人可以诉说的,所以在那段时间里,自己几乎就像一个独行侠一样。就是碰到了同屋同学的刁难,自己也只能忍气吞声,默默的自己承受。
有了青春,就有了烦恼,有了人群,就有了矛盾。
这就是自己的青春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