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制修订版】梁村镇
三、近现代名人
4、赵永一,1928年生,梁村镇桑园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就职于西安医神大学,副教授,著有《医用普通英汉词典》等 。
5、陈光,1939年生,乾县梁村镇塬上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60年9月乾县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73年春改行从政,1984年在县委组织部工作,任县委组织员。1987年任县人事劳动局副局长,1990年起任县人事局局长。2000年退休后,担任乾县老年书画诗联学会副会长,主编《古韵新声》《乾州文艺》。
担任《乾州人》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范紫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杨诗社顾问。在这些文化团体中,积极参与并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学习书法、绘画,写诗、撰联,书法作品曾获全国名家小品展优秀奖,全国第三届重阳书画展银奖,并入选《西部书画》《金点子》《书法报》等报刊。本人系中国老年书画学会会员,省老年书画学会会员等。诗词获全国大赛二等奖,出版诗集《了悟诗草》。
6、周海峰,1950年生,乾县梁村镇代朝村人,原乾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任陕西省作协会员、文学创作学会理事、班固书画院副院长,西部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咸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等。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来,他在省内外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 、散文、童话、报告文学100多万字,出版小说集《乐土》,著有长篇小说《菩提树》,曾荣获国家、省、市各类文学大奖20多项,为乾县文学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光彩。
“捏一支秃笔,像父辈扛一架木犁,在广袤的文学原野上耕耘。” 这是乾县退休干部、著名作家周海峰先生在接受北京《作家视线》记者采访时,对自己写作生活的概括和写照。
笔者手里现在还保存着上世纪80年代买的一本儿童读物《扶我上战马的人》,在这本书中收录了周老师的两篇文章。写到此处,倍感高兴。
7、白如冰,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乾县梁村镇白家庄人,供职于乾陵博物馆,大专文化程度,毕业于北方文学函授学院。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乾县白杨诗社社长兼《白杨诗报》主编。1980年参军,退伍后曾在乾县交通局、交警队、水利局工作。
1999年至今供职于陕西乾陵博物馆。1985年在《陕西农民报》发表处女作《叮咛》;1987年在《延河》杂志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夕阳》;同年在《秦都》杂志发表系列短篇小说《困惑的生存》;1988年加入咸阳市作家协会;1989年加入乾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理事,1990年获文学创作收获奖;1999年因收藏整理中国农耕文化,被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1年11月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02年3月当选乾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相继在《延河》《瀚海潮》《秦都》《中国收藏》《收藏》《收藏天地》《中国文物报》《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日报》《咸阳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万字。出版散文集《收藏物语》。
8、门晓俊,中国第一位农民环保志愿者走进可可西里,单人单骑实现“中国申奥成功宣传边疆万里行”和“走进西部、环保宣传神州行”伟大壮举的朴实农民,一个用镜头记录西部家园的环保农民。
2012年,他接受了央视乡约栏目专访,成为陕西民间环保人士走进央视第一人。2001年到2005年期间,环绕祖国边疆,行径宁夏、甘肃、内蒙古,到过云南的西双版纳,新疆的叶城、哈密,成功穿越可可西里、又穿越藏北无人区的陕西汉子。
2003年8月筹资10多万元,购买专业摄像机和照相机,挑战吉尼斯,开始单骑摩托宣传环保的尝试。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成功穿越川藏,新藏线。并且镜头记录下了藏族,维吾尔族等近30个多民族同胞的衣食住行,人文景观,宗教文化,建筑风貌。同时将沿途拍摄的近万幅照片经过认真筛选,精心制作成的《爱我祖国 走进西部》图片展版,进行巡回义展,使更多的人了解西藏,关注西部,激发人们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陕西电视台《勇者无畏》栏目组依据其自拍的素材,剪辑制作了《我的川藏之旅》、《我在阿里藏北的日子》两期节目。节目播放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爱我祖国、走进西部》图片展也得到广大学生及群众的青睐。先后在西安、咸阳及周边地区共展出近200多场次,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家乡的文学爱好者根据门晓俊的经历,编写的《挑战生命》一书已出版,向全国发行。 5年10万公里,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一段不平凡的可可西里环保之旅,让我们看到了最美丽的家园景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乱砍乱伐、滥杀野生动物这样的悲剧还在上演。
9、商芳会,1969年出生于梁村槐家村。2002年,商芳会在陕西电视台举办的秦腔比赛中一炮走红,她的苦音戏苍凉悲壮,倾情演绎“悲情剧种”秦腔的独特魅力。在舞台上挥洒的同时,也让这个从12岁开始跟着村子里大喇叭哼唱秦腔的女子,从一个戏迷“丑小鸭”飞升为秦腔戏迷力捧的“白天鹅”。 被民间誉为“秦腔超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