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富而可求也(7-12) 2024-07-31 13:22:12 孔子并不反对做官、反对发财,而是认为富贵有道,富贵必须合乎道。只要富贵合乎道,就可以去追求;富贵不合乎道,就不能去追求,绝不能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富:指升官发财。求:指合乎道的富贵可以去追求。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道的人,代指地位低下、卑贱的职事。所好:所喜欢的事,这里指合于道的事,对于孔子来说就是推行圣贤之道。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当一个给人执鞭的低级官吏,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乎道就不必去追求,就按照我的喜好去做。” 儒家倡导“学而优则仕”,“仕”即入世做官。古时为官则身贵,因为官与民比,地位更高。但为官不一定能富,也不一定要求富,因为富亦有道。合乎道的富可求,不合乎道的富则不能求。为官的根本目的不是求贵求富,而是在于推行周公之礼、圣贤之道,以更好地恢复社会秩序,改善民众生活,让民众安居乐业。 “执鞭之士”中的“执鞭”,有两种解释。一是王侯将相出门的时候,两边有人持鞭开道,如果有人挡道,便吆喝清道;如果有人耍赖,则可能挥鞭抽打,作为一种威示。这种执鞭之士,相当于家丁,类似于安保。另一解释是持鞭守门之人。总之,“执鞭之士”是很低贱的官职。孔子认为,如果合乎道,虽然是如此低贱的官位,也会欣然接受并全力履行职责。因为不管身处何种岗位,只要有利于推行、落实圣贤之道,更好地教化影响民众,就应该全力以赴,而不应该考虑官位的高低。孔子在鲁国最初就做过中都宰,作为一个地方小官,时时行圣贤之道,处处为百姓着想,把当地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并非是为了求得个人的大富大贵。 《里仁》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如果是“不义而富且贵”,则“于我如浮云”。如果这个富贵不合乎道,就是不义,不义的富贵则不能去追求。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出任鲁国大司寇,本来这个官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实现推行周公之礼、圣贤之道的远大理想,但是发现鲁国的国君和季孙大夫成天沉迷于女色和享受,于是选择了放弃官位而悄然离开。 孔子对官位毫不留恋,把富贵真正看成“浮云”,而“从吾所好”即专注于推行圣贤之道。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国家都希望得到任用,目的就是为了推行圣贤之道,而不是求得富贵。在“干七十余君而不遇”的情况下,则退居洙泗之滨,整理典籍,教授弟子,以此继承和弘扬圣贤之道,终生从其所好而不改其志。 孟子进一步阐释强调:“非其道,一箪食不可受于人。”所求的如果不合乎道就不应该求,即使是一箪食即一碗饭都不可接受,不合道之物绝不可受,不合义之财绝不能收。如今求富贵者,早已不再是“执鞭之士”,而且也很少考虑“富而可求”与“如不可求”,倒是“从吾所好”的志向益发坚定,因其“所好”皆是“不义而富且贵”,少有合乎“道”的富贵,实在为世人所不能苟同。 赞 (0) 相关推荐 素说《论语》:述而篇(十一) 素说《论语》:述而篇(十一) 富贵合道皆可求——《论语》悟读【15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第七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富而(如果)可求(合于道,可求)也,虽执鞭之士(手执皮鞭开路之人,意为地位低下的职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 【第64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4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价说明什么?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4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价说明什么? 3·24 仪封人请见(音xiàn),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quo ...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11 述而第七 十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1),虽执鞭之士(2),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3)." [注释] (1)富而可求也:而,连词,表假设语气,如果,假使. (2)虽执鞭之士 ... 薛永武:孔子束脩而教与美感对快感的超越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怎样理解孔子的束脩而教,直接关涉到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本部分阐释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法.移情能力."穷 ...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三) 三.孔子:吾道一以贯之 周朝初立,实施仁政,对商朝贵族予以安抚.<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由弟微仲继位.学者考证后认为孔子的远 ... 《论语》中的“富贵”观念 <论语>中的"富贵"观念 -1- 千百年来,人们对富贵的追求从来们有停止过. <论语>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原文]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第12期 下(附精彩视音频)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上)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讲要>:仁,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克谐,无 ...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第12期 上(附精彩视音频)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上)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下)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q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题文诗: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之间,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由人乎哉? 颜渊问曰:请问其目.孔子对曰:非礼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2视远惟明无信不立民足君足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2视远惟明无信不立民足君足 题文诗:子张问明:孔子答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不得行焉,可谓明矣,远也已矣.至明自明, 尚书有曰:视远惟明.子贡问政,孔子是曰: 足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3正名政正君子德风成人之美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3正名政正君子德风成人之美 题文诗: 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倘君不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 子不象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上下有分,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4达而非闻仁者爱人举直措枉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4达而非闻仁者爱人举直措枉 题文诗: 子张问曰:士何如斯,可谓达矣?子曰何哉, 尔所谓达?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非谓达也;夫达也者,质直好义, ... 教师节|重温《论语》精华12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人,使教育从贵族的宫室走进了平民的草屋.孔子是最伟大的老师,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重温<论语>里的精华12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 一.为师之道 1.古 ... 石老师带你读《论语》(12) 语文何必"为王"? 北京课外辅导情况分析--您的慧眼不应朦胧 真实青春自芬芳--献给行走在青春路上的同学们 北京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整理版(带重点标记) 北京各区模拟题中有关< ... 三读论语.学而12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要想理解这句话就要参考一下<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