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为什么父母爱弟弟比我多?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从小就心理成熟,不论是什么事都有考量,无论是什么事都能自己解决,从不麻烦家长,因为我太理解他们了,我知道他们忙,知道他们累,所以我从来不让他们费心。我今年刚15岁,从6岁开始,几乎没要过零花钱,他们也从来没管过我的学习。我偶尔的任性一下(比如说一定要和特好的朋友出去玩),甚至连爱好都被他们认为是极不懂事。我要开家长会(成绩班级前几)都很忙,都非常不想来,都来不了;我弟弟开家长会(倒数),两个人都能来,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很嫉妒我弟弟,我也知道有成绩的原因,但我的理智不允许我考不好来博爱,我也不懂怎么让他们开心,我虽然都习惯了,但真的心很累,我真的不想在给心里增加负担了,太重了,我已经扛不住了,再多真的就爬不起来了!
明镜解析……
一个人头脑层面什么都知道的情况,是最危险的,因为所谓的什么都知道其实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知道的可以让自己清醒地生活,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才是能让自己活得更好,所以,生活的真相就是“不知足”,而且知足是一种境界,而不是一种规则。
案主做了那么多优秀可嘉的事儿,而结果却不是内心想要的那个样子,也没有引起父母对自己过多的关注和爱护,所以,这还是在向父母寻求内心那份需求而去做的,和弟弟的“不好好学”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弟弟得到了父母需求,而自己没有凭着优异的成绩换取父母的注意力。其实,这有一部分是父母对两个孩子独立能力的评估和认为不对等的原因。因为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自己能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做到更好,所以,孩子是能够照顾自己的,父母无需过多干涉,表示放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不参与,不打扰,不操心,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认为不关注,这就是理解偏差。而弟弟各方面都不如哥哥,是弱者,需要扶持,需要爱护,需要陪伴,因此,父母的精力就放在弟弟这边多些。这是符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原理。在真实生活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也是遵循这个规律的。
这样看来,如果自己真是像自己说的那样自强,那就需要继续完善自强体系,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独立,更加自信,有的人说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荣耀,当父母获得这份荣耀的时候也就自然地关注到了强者,同时,强者在这个时候也明白了自己对于父母的爱有另一层的解读,会从依赖转变成信赖,而当初那份需求其实也是担心父母不爱自己,放弃自己,忽视自己,当变成信赖的时候,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来没变过,只是方式不同,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而已,这还需要自己去调整和沟通的。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天生造就的,就是简单的生存法则,从生下来就是这样,不依恋父母就没吃没喝,就不会有安全感,就会死去,所以,用各种方法博取父母的关注,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如果真的可以不需要依恋父母而独自成长,这个人是非常独立的,但也是在经历一些独立性刺激的事件之后才形成的类似经验和教训的东西,也是人格养成的一部分。因此,不难看出有的人非常高冷,表面看似无情铁面,而实际内心是有一团比普通人都要热烈地欲望,而这份欲望就是生存的欲望,一般会演变为控制欲。
总结,孩子对父母任何的需要都是合情合理的,只是,需要有效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让父母去猜测,尤其是在自己有独立性人格,开始能够理解和分析是非对错的情况下,只要不是超出父母能力范围的,父母都会给予积极地反馈和回应,如果父母没有这样做,只能说父母还在成长中,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系统地做父母,能参考的也只是各自父母教育自己的经验,因此,一个人的成熟需要离开父母的呵护才能体现,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体现了这个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