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解字︱号(hào)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85篇原创推送

中医诊治,“号脉”往往是第一步。

老先生指按患者的脉搏,闭着眼一动不动。偶尔,须发皆白的老先生发声,少许询问。这是“号脉”的经典画面。

这个词中的“号”字,较为特殊。字典上说,“号脉”意为摸脉,切脉。那么,其“号”,就该是摸和切。一代又一代皖北农人的言语中,把这个“号”之意,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从前皖北乡间集市上的交易,尤其是大牲畜,或者大件交易,事前,往往都有个反反复复“号”的过程。

这里问问,那里看看,再摸一摸,摇摇头,又点点头。但就是不做最后的决定。这个犹豫,不只因要价与心理价格上的差距,更为关键的还有质量难以把控。

以耕牛为例。农人买一条耕牛,一般要赶几个早集,到几处牛行看一看。是慎重的考虑,更是生怕“买哧手(高价买了便宜货)”的考量。耕牛最重要的参考之处,就是“牙口”——它能确定年龄。偏偏这“牙口”,又最难以确定。没有个若干年的历练,吃不准。三下五除二,买下了,结果是一条时日不多的老牛。

因此,皖北老农买牛,“号”的时间,都很长。

现今,这个“号”,在皖北人的日常话语中,还很常用。买个家电,手机,稍贵一些的,都习惯“号一号”。这个商家走走,那个商家看看。网购也是,性价比合适了,才下单。这其实就是“货比三家”的同义语。

从前的皖北乡下,人上了年纪,大都要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些准备。一个,攒几个钱,为自己做“老堂屋(棺材)”。再一个,不明着说出来,都是悄悄地去做。那就是为自己“号”一块坟地(墓地,也叫阴宅)。

这个“号”的过程,少则几年,多则能有几十年。闲来无事,背着手,村子外边各处溜达。依着农人自己掌握的“阴阳”之学,先确定几处为候选,再筛选。村里有老人去世,孝东家也是请来阴阳先生“看地”,也即选坟地,这里“号号”,那里“号号”。

记得我老家,就有这样一位老者。他活着的时候,大概不到四十,就开始“号”。这几年倾向于在这儿,那几年又倾向于在那儿,换了好多地方。他也并不忌讳。“号”的差不多了,跟人家换地种,理由就一个,为自己选一块“睡(埋)”的地方。后来八十几岁而终,就“睡”在他亲手“号”的那块地。果然,他那一门人,辈辈人旺财旺。

村人都说,真叫他“号”着了。

(0)

相关推荐

  • 村庄解字︱相(xiàng):啥相,通相,没有相

    庚子疫情过后,很多地方的地摊经济火了.公家的管理松了一些,有一些人又"重操旧业",在路边摆起了地摊. 有关地摊经济,我较为认同一些专家的意见.这就是,指望地摊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和生 ...

  • 村庄解字︱灰(huǐ)

    是颜色,也是灰尘.甲骨文的灰,人手持棍棒,撩拨火堆.<说文>云:死火余烬也. 可见,它从远古走来,历经时空的洗礼.但奇怪的是,灰字,今人说起来,一点都不觉得艰涩,更不觉得古. 而皖北乡间的 ...

  • 村庄解字︱就(jiù)

    工具书上,就,它说有这些含义:关联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并给出了不同且相应的例句. 事实上,这个字,无论书面还是口头语中,都用的广泛.而在皖北村人那里,可能还要宽一些. 它表示肯定,或者确认.典 ...

  • 村庄解字︱杠(gǎng)

    有个"杠精"的词,挺火的.它专门用来指称抬杠成瘾的一类人. 2018年末,<咬文嚼字>把它列为当年的十大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 ...

  • 村庄解字︱怪(guài)

    这个"怪"字,稀松平常.太过普通了.我都不好意思解. 但在皖北乡人的语意中,似乎跟通用的"怪",还有些不同.我尽可能地把那些不同的地方,写出来:尽可能地撇开那些 ...

  • 村庄解字︱和(hè)

    和,即附和.古时候的诗人雅士,多有唱和之作.一唱一和之间,有时候就是能弄出来一段诗坛佳话. 我查得白居易有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 ...

  • 村庄解字︱混(hún)

    我在"混"合"浑"之间,纠结了好一阵子.除音调而外,其意我也无法决断.硬生生地把它们分开,却又觉得藕断丝连. 最后,还是写成"混"吧.且&q ...

  • 村庄解字︱客(kiě,qiě)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90篇原创推送 去年曾参加县政协组织的一次外出采风活动.在相邻的凤台县,当地陪同的人中,有一位说,他是"半拉颍上人",意即"半个"颍上的老乡 ...

  • 村庄解字︱鲁(lú)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87篇原创推送 鲁,鲁莽的鲁. 旧时皖北农人常说一句话:红毛绿青.而"鲁",就是这个话的浓缩版.他们评价说某个人"红毛绿青",也即说那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