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陆地诗词》(95):咏函谷关

咏函谷关

陆地

两京一脉系绝涧,

函谷可封半泥丸。

学鸡仿狗非得已,

白马青牛不二般。

腹有诗书添锦绣,

胸无大志少寒暄。

夕阳西下乏心续,

紫气东来满眼酸。

Ode to the Hangu Pass

By Lu Di

Tr. Zhao Yanchun

The cliff guards two capitals and one flow;

The pass can be blocked with a pill of clay.

To pass, one had to play a rooster's crow,

But from there he on his grey cow went away.

A great learning may make a scholar great;

With no ambition, one incurs a spite.

Seeing the setting sun one feels it's late;

The purple bliss from east dazzles his sight.

注  解

两京一脉系绝涧,函谷可封半泥丸。

首两句描写了函谷关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特征。函谷关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两京”指的是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一脉”指黄河,“系绝涧”指函谷关口处于涧谷之中。此关东西长7.5公里、关中之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半泥丸”便可封住函谷关,是使用夸张手法极言函谷关地势险要、狭窄,关口易堵。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

学鸡仿狗非得已,白马青牛不二般。

函谷关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咽喉要道。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有“鸡鸣狗盗”、“白马”和“青牛”等历史故事和传说。

“鸡鸣狗盗”: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喜贤好客,名声很大。秦昭王敬慕他并请他入秦。孟尝君带门客前往,并送上一件独一无二的狐白裘,不料秦昭王听信谗言,软禁了孟尝君。孟尝君的门客向秦昭王的宠妃求助,宠妃却提出也要一件狐白裘的要求。于是一个门客夜里前往秦王存放狐白裘的库房,模仿狗叫声,偷出了狐白裘,献给宠妃,救出孟尝君。他们半夜逃到函谷关,关口要到鸡鸣时才允许出入。于是另一门客又学鸡叫,引起了关外雄鸡的鸣声,于是关口开了,孟尝君众人顺利逃走。鸡鸣狗盗之徒今天已是贬语,本意思其实想说,即便是做大事的人,也不要看不起一些小伎俩和小人物,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得上。

“白马”(即“白马非马”):“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辩题。战国时期,赵国的马正流行一种传染病,秦国便在函谷关门外贴出告示,赵国的马不得过关。有一次,赵国的辩论能手、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大摇大摆要过函谷关,被关吏拦住。公孙龙辩驳说:白马非马,不受告示限制。因为马是一种动物,白是一种颜色,白马,是知觉和视觉的混合显示,不能只算知觉里的马。否则,难道我公孙龙是龙吗?还没等被他说迷糊的官吏清醒过来,公孙龙已经骑马入关了。

“青牛”:来自“紫气东来”这一典故。春秋末期,函谷关令尹喜一天清早看到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天象奇异,认为“紫气东来,必有奇人通过”。果然,一位银发飘逸、气宇轩昂的老翁倒骑着青牛向关门走来,他就是老子。老子是文化名人,尹喜好酒好菜招待了几天,想让老子留下点文字墨宝什么的。于是,老子挥笔写下了闻名天下的《道德经》。

腹有诗书添锦绣,胸无大志少寒暄。

此联来源于“终军弃繻”的典故。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复置函谷关,下令用繻(xū)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诏举贤士。济南一个叫终军的年青人才华横溢,步行赶往长安应举,行至函谷关,关吏验过符后,把繻交还给他,谁知他随手一丢。好心的关吏赶忙提醒他捡起来,回来还得用。终军一笑置之,说大丈夫来了就没打算过回去,即使回去,也不会再用这一般人用的繻。后来,终军果然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此句意指终军腹有诗书气自华,前程锦绣,关吏见了都凭添几分尊重和关怀;若是胸无大志的脑残之人,关吏才不会跟你多啰嗦呢。

夕阳西下乏心续,紫气东来满眼酸。

这两句借景抒情。夕阳西下,人们已是身体疲惫,自然没什么好心情。“满眼酸”一句是运用文学通感手法,极言紫气之浓。生活中,人们看到紫色水果,往往就联想到酸味。老子姓李,李子恰好又紫又酸。

(0)

相关推荐